徐景藩肝胃同治提胃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肝胃同治提胃方
【配方组成】紫苏梗、香附各9g,炒白芍15g,炒枳壳10g,炙柴胡、佛手片(或佛手花)各12g,白檀香4.5g,当归24g性情抑郁,胸闷不畅,加广郁金12g,合欢花、百合各10g腹胀甚则及于小腹者加乌药10g,炒小茴香9g,防风12g神倦乏力,口干欲饮,舌苔薄净,病久肝胃阴虚者,配加石斛、木瓜各12g,乌梅9g,麦冬12g,枸杞子15g,去白檀香.
【作用与功效】疏调肝胃之气,增强消运功能.
【适应证】胃下疾患自觉胃脘痞胀,甚则胀及胸胁,嗳气较多,得嗳则舒,食后尤甚,故常须走动或用手按揉,否则消化不良,脉象小弦或细弦,舌苔薄白等症.
【徐氏临证心得】此法系疏肝理气与和中健胃相配之法,旨在疏调肝胃之气,增强消运功能.麦芽、鸡内金、建曲等和胃消滞药物,均可随证酌用,特别是麦芽,兼有良好的疏肝作用.适用于胃下疾患自觉胃脘痞胀,甚则胀及胸胁,嗳气较多,得嗳则舒,食后尤甚,故常须走动或用手按揉,否则消化不良,脉象小弦或细弦,舌苔薄白等症.上述这些症状的发作或加重,往往与情志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拟.徐氏指出,"胃下"的患者,临床表现大致有如下特点:一般以瘦人较为多见,体重与身高不甚相称,呈"负重"型.饮食稍多则自觉胃脘痞胀不适,腹部或有坠胀感,饮水稍多后胃中常有辘辘之声.
一般精神体力较差,不耐劳累.
如伴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多数有上腹部疼痛,伴有慢性胃炎者,胃脘痞胀尤显着,并可有嗳气、嘈杂、隐痛等症状.胃下的病机具有脾胃中气虚弱的一面,同时还兼有气滞和痰饮的病理因素,久病之人,气虚、气滞而易兼血瘀.
由于脾胃升降气机失调,水谷腐熟、运化功能不足,中焦阳气不振,气机不畅,以致湿浊痰饮易于潴留,血行滞涩,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脾胃与肝密切相关,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肝木容易乘侮,肝气失疏,增加了原有胃中气滞的病理因素.如再加情志抑郁,气血瘀滞,或郁热与血瘀互结,即有可能演变成症积而致严重的预后.此外,若影响及肾,肾气虚弱,命火不足,不能暖土,使胃中痰饮愈聚愈多.水谷不易腐熟,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可以引起腹胀腹满呕吐、反胃,或泄泻完谷不化,畏寒,下肢水肿,脉象沉细等症.
在人体脏腑体系之中,脾胃与肝胆同居中州、共主升降、病理互通.人体的五脏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五脏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脏腑的部位而言,心、肺居于上焦,这些在中医基本理论中已成为定论,唯独肝胆到底居于下焦,还是居于中焦,曾经成为诸多学者争鸣的热点.笔者通过反复研究有关理论,认为肝胆理应归于中焦,与脾胃同居一室,共同发挥着疏理气机升降,协调气血运化的生理功能.
肝胆与脾胃同居中焦,约有以下三方面的理由:其一,肝胆从生理解剖角度而言,紧邻膈下与脾胃相依,既不居于胸腔,也不完全居于腹腔,应为中焦部位;其二,肝胆主人身之疏泄,为气机之总司,而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关键,肝木与脾土相依相联,居于中州共同完成气机的升降活动;其三,肝主藏血,而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二者在其生理功能方面具有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胆与脾胃之间的相关性.
肝主疏泄,主司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也可以说,肝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脾胃的升降活动来体现的.
但是,在人体气机失常之中,肝胆、脾胃病变的气机升降失常之关键又首推脾与胃,如黄坤载所记:"脾为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气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炽,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所以,脾胃病和肝胆病二者在气机升降异常的病理变化上是相互影响的.在临证中常见胸胁、胃脘胀满疼痛,食欲缺乏,呕恶或呃逆上气,或口苦,反酸,脉弦等症状,大多认为属"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类证候.笔者临证每遇此类证候,多从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角度考虑辨治,每获良效.
脾胃与肝胆在生理病理上息息相关,因此,在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脾胃与肝胆健则同健、损则俱损的情况.
【徐景藩肝胃同治提胃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在脏腑辨治中,脾胃和肝胆可同治.体现在其治法和用药上,如清热解毒法、行气消滞法、清热除湿法、活血止痛法及益气养阴法等,用药基本雷同.如清热解毒法既可用于急、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可以用于急、慢性肝炎之中,常用药物包括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蒲公英及白花蛇舌草等,方如黄连解毒汤等.
推荐阅读
- 徐景藩理气提胃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茯苓泽泻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残胃饮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血府逐瘀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半夏厚朴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解郁合欢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木香调气散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消食和胃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温中暖胃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化瘀通络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