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藩化瘀通络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化瘀通络方
【配方组成】当归、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各10g,另吞服参三七粉1~2g.可据证选配莪术、蒲黄、九香虫等,并酌加香附、枳壳等行气药物.
1
【作用与功效】化瘀通络.
【适应证】胃脘痛经久时发,隐痛、刺痛,痛位固定,舌质紫色(点状或成片)、舌下膜络明显紫色,或有黑粪史.
【徐氏临证心得】《难经》谓脾"主裹血",《灵枢·本神》谓"脾藏营"."裹血"与"藏营"可以理解为藏与统的动态平衡机制.统指统摄、统调.藏血本系肝之主司,但是脾也属裹藏血液的脏器.脾既裹藏血液,又能统摄血液,就其功能而论,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能统血、帅血,若统血无权,可导致血离其经,血溢于外.如裹藏过多,不能正常地调配运行,则脾之内裹血虽多,仍可见血虚或出血之证.
裹藏之血如瘀滞日久,留于络中,成为"老血",则同样亦不能营其正常运行、滋养等功能.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拟.《女科百问》上有五灵脂散方,其成分与本方甚近.胃与食管相连,病机常有气滞,气滞久则及血,可以导致血络瘀阻.虫类药物一般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走窜之功用.能据证而在辨治方中配用某些虫类药物,常可提高治疗效果.徐先生经验中用的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虫体,性味咸温,功擅理气通络止痛.
【徐景藩化瘀通络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煎剂每日常用量为5~10g.适应于胃脘疼痛久病时发,痛位比较固定,痛甚常窜及下胸、背、胁等部位,食管炎或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自觉胸骨下方隐痛不适,常伴有嘈杂、恶心、食物反流,甚则呕吐,一般药物治效不着者,可配用此药.
本药有活血作用,凡胃病有上消化道出血史,一般在2个月以内,慎用或不用九香虫.胃阴甚虚而兼气滞血瘀,胃脘部灼痛,舌红而干,不宜用九香虫.
临床上,很多慢性胃脘痛患者兼有血瘀证候甚多,这是由于胃痛常呈慢性发作,在病程中常可见有血瘀征象,尤以中虚(脾胃气虚)气滞证为多.其他如肝胃不和或胃阴不足证患者也可兼见血瘀证.
关于血瘀的形成和病机转归.由于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多气多血,如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过食生冷或饮酒过度等)、情志不畅、劳逸不当等因素都可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胃气不和,胃膜损伤,久则胃气虚弱,中阳不振,易生内寒,使气血运行不畅,而渐成血瘀.脾虚摄血无权,可导致出血,一般以便血色黑为多.离经之血,不易尽祛,所以脾胃气虚兼有血瘀者较多见.此外,胃中气滞是胃痛的主要病理基础,气滞久则血脉不利,可以导致血瘀,正如前人所说"初病在气,久痛入络".若气郁化火,灼伤血络,阳络内损,血溢于外,出血之后,余血留滞,同样形成瘀血.郁热伤阴或气虚久而及阴,胃阴不足而内有瘀血者,亦属可能.
瘀血若滞留不祛,使气机更加不畅,气滞与血瘀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血瘀内留,也必然使脾胃运化功能受碍,以致气虚不易恢复,如气虚及阳,虚寒内生,则瘀血亦滞留更甚.再则如血瘀不祛,新血不易化生,血虚也不易恢复.瘀血内停若与郁热相结合,瘀热交结,其转归是更加耗伤胃阴,或者形成症积,甚或导致营卫不和而发展成虚劳诸恙.
推荐阅读
- 徐景藩湿浊中阻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滋养胃阴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疏肝和胃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中虚气滞证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徐景藩健脾益气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董建华理气利水通络鼓胀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董建华腹痛化瘀通降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方和谦乳癖通络和肝汤的配方组成
- 方和谦中风后遗,滋阴平肝,通络六味地黄汤的配方组成
- 方和谦通络化痰治中风法的配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