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加减治变态反应性胃肠炎医案

变态反应性胃肠炎也叫过敏性胃肠炎 , 即变应原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胃肠道发生反应 , 患食物变态反应的人可出现一系列胃肠道反应 , 如腹泻、呕吐等 。变态反应性胃肠炎以腹痛、腹泻、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泻后诸症逐渐缓解为主要症状 。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 ,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 , 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 , 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素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变态反应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的特异性体质 , 这是先天遗传决定的 , 并可传给下代 , 其机率遵循遗传法则;二是与抗原的接触 , 有特异性体质的人与抗原首次接触时即可被致敏 , 但不产生临床反应 , 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 , 就可发生反应 , 其时间不定 , 快者可在再次接触后数秒钟内发生 , 慢者需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 。特点:伴有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一些特异性体质的人摄入某些特异性食物后 , 胃肠道可出现超敏反应 , 有的可仅限于胃肠道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有的也可伴有哮喘、鼻炎或荨麻疹等胃肠道外过敏性表现(食物过敏) 。临床上把这种胃肠道对特殊食物的不耐受称为胃肠过敏性疾病 。胃肠道过敏性疾病可分为:婴儿过敏性胃肠炎、伴有全身性过敏反应的胃肠食物不耐受症及嗜酸性胃肠炎3类 。
中医学将该病归为“腹痛”、“泄泻”的范畴 。肠腑以通为顺 , 以降为和 , 肠腑病变而用通利 , 因势利导 , 使邪有出路 , 腑气得通 , 腹痛自止 。但通常所说的治疗腹痛的通法 , 属广义的“通”;并非单指攻下通利 , 而是在辨明寒热虚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适当辅以理气、活血、通阳等疏导之法 , 标本兼治 。如《景岳全书·心腹痛》
:“凡治心腹痛证 , 古云痛随利减 , 又通则不痛 , 此以闭结坚实者为言 。若腹无坚满 , 痛无结聚 , 则此说不可用也其有因虚而作痛者 , 则此说更如冰炭 。”《医学真传·腹痛》谓:“夫通则不痛 , 理也 。但通之之法 , 各有不同 , 调气以和血 , 调血以和气 , 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 , 中结者使之旁达 , 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 , 寒者温之使通 , 无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为通 , 则妄矣临证时当详询病情 , 进行辨证论治:实则泻之 , 虚则补之 , 热者寒之 , 寒者热之 , 滞者通之 , 瘀者散之 。
【病案举例】
例1 , 患者 , 男 , 45岁 。反复腹痛、腹泻5年每当饮食稍有不慎 , 因食用某几种特定饮食而出现腹部胀满 , 隐隐作痛 , 喜温喜按 , 畏寒肢冷 , 呕吐 , 疲乏无力 , 大便不成形或便溏 , 无黏液脓血 , 泻后诸症逐渐缓解 , 不欲饮 , 小便清长 。胃肠纤维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结肠炎 , 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中度胃下垂 , 大便培养致病菌阴性 , 肝肾功能正常 , 血、尿淀粉酶正常 , 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0.05 , 曾多方求治均未获满意疗效 。查舌质淡、苔白滑 , 脉沉细而迟缓 。诊断为变态反应性胃肠炎 。辨证为脾胃虚寒 。方用理中汤:人参5g , 干姜10g , 炒白术12g , 炙甘草20g文火水煎 , 取汁300~500ml , 每日早晚和餐前2h口服 。服药15剂后症状消失 , 复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 , 此后半年未见复发45 。
例2 , 患者 , 女 , 25岁 。反复下利、腹痛3年 。发病时腹部胀满冷痛 , 喜温喜按 , 甚则四肢厥冷 , 冷汗出 , 恶心欲呕 , 不渴 , 但喜热饮 , 大便稀溏 , 但无赤白脓血 , 便后痛减全身乏力 。诊见其精神萎靡 , 舌质淡、苔薄白 , 脉细 。询其每次发病均曾食用魔芋等 。大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 , 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0.06 , 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超声波检查排除胆囊炎、胰腺炎 。既往曾做胃镜检查 , 未发现异常 。诊断为变态反应性胃肠炎 。辨为中焦脾胃虚寒方用理中汤:人参5g , 炒白术15g , 干姜10g , 炙甘草20g文火水煎取汁300500ml , 每日1剂 , 早晚和餐前2h服 。服7剂后诸症消除 , 随访半年 , 虽仍食用魔芋 , 但未再复发 。
按:《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 , 腹满而吐 , 食不下 , 自利益甚 , 时腹自痛 , 若下之 , 必胸下结硬” 。第277条“自利不渴者 , 属太阴 , 以其脏有寒故也 , 当温之”第385条“霍乱 , 头痛发热 , 身疼痛 , 热多欲饮水者 , 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 , 理中丸主之” 。根据患者下利 , 腹满而吐 , 食不下 , 时腹自痛 , 喜温喜按 , 畏寒肢冷等临床表现特点 , 患者当属太阴中焦虚寒 , 非补则虚证不去 , 非温则寒湿不除 , 故以温补立法 , 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理中汤 。
【理中丸加减治变态反应性胃肠炎医案】方中人参、炙甘草补脾益气 , 干姜温中散寒 , 白术健脾燥湿 。脾阳健运 , 寒湿得除 , 则诸症消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