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加减治胸痹心痛医案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
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西医学其他疾病表现以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症时,也可参照本节病例医治 。
胸痹心痛虽然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包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以及肺部疾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以胸痛为主症的疾病相类似 。但应当分别根据病情加以鉴别 。
“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及真心痛的表现均有记载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大法 。
【病案举例】
余某,女,46岁,教师 。患者素体肥胖,面白无华,形寒肢冷,神疲纳差,常胸痛彻背,间有心悸,经诊断为“冠心病” 。舌苔白腻,脉沉迟 。证属脾胃虚寒,胸阳不振 。治以健脾胃,振胸阳,通血络 。处方:红参10g(蒸兑),焦白术10g,干姜5g,桂心5g,丹参15g,栝蒌壳10g,薤白10g,炙甘草5g 。连服15剂,胸痛消失,余症好转2 。
【理中丸加减治胸痹心痛医案】按:《医门法律》云:“胸痹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患者素体阳气不足,加之伏案少动,胸阳不运,寒邪乘其阳位,痹阻气机而致胸痹 。审因论治,从治本入手,以理中汤温中健脾,培补阳气;用桂心、栝蒌壳、薤白辛温通阳,宽胸理气;丹参活血祛瘀 。标本兼治,故获良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