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淋菌性阴道炎医案
淋菌性阴道炎是由致病原淋病双球菌引起的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 。属于性传播疾病 。可通过不洁或混乱的性交而传染 。
也有少数因借穿感染淋球菌的泳衣或通过淋球菌污染的浴缸、坐式便器等间接传染 。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炎症 。
人类是淋球菌的惟一天然宿主,淋病双球菌主要侵犯黏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黏膜有亲和力 。感染后淋菌侵人男性前尿道、女性尿道及宫颈等处,由于其表面的菌毛含有粘附因子,因而粘附到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进行繁殖,并沿生殖道上行,通过柱状上皮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进入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溶解破裂,淋球菌遂被排至细胞外的黏膜下层 。淋球菌内毒素及淋菌面外膜产生的脂多糖与补体结合产生一种化学毒素,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和吞噬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化脓和疼痛 。主要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显脓性白带,阴道口红肿疼痛;同时伴有尿道奇痒,排尿疼痛,尿液不尽感等 。
淋菌性阴道炎属于中医的“淋证”、“带下病”、“阴痒”之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毒邪人于胞门或手术所伤,或通过性交,热邪湿毒乘虚侵入阴器,留于体内,湿热炽盛,下注膀胱则为淋,湿热蕴久则损伤任带二脉则为带下,化毒生虫,致成阴痒 。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当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治疗大法 。
【病案举例】
吴氏观察门诊病例: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 。治疗组76例中年龄最大50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为29岁;性生活史中62例有不洁性生活史,1例为间接传染;未婚29例,已婚47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20天 。对照组60例中,年龄最大48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20天;临床表现:白带增多呈脓性、味臭,阴部灼热辣痛、瘙痒感,尿频、尿痛 。妇科检查:阴唇黏膜充血,阴道内脓性分泌物增多,阴道穹隆部及宫颈充血明显 。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金银花15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野菊花15g,紫背天葵10g,泽泻10g,土茯苓40g,黄柏10g,石斛10g,郁金10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10天为1疗程,一般服药2个疗程 。同时用药渣复煎药液阴道冲洗,每日1次,经期停用阴道冲洗 。对照组:口服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1.5g 。每日3次,同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阴道冲洗,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一般用药2个疗程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分别在治疗结束后7天和月经干净后3天取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3次均为阴性 。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治疗组7例中治愈57例,无效19例,治愈率为75% 。对照组60例中治愈33例,无效27例,治愈率为55% 。两组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淋菌性阴道炎医案】按:历代医家治疗湿热带下,多选用龙胆泻肝汤为代表方,目的在于清泻肝胆湿热,而吴氏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淋菌性阴道炎,是按中医热者清之、湿者利之的原则,认为本病的发生着重在于热毒炽盛,湿热乃本病重要因素,而湿热凝结又是其主要病机所在,故认为本病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主 。五味消毒饮具清热解毒之功,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加用黄柏清热利湿,化下焦湿热;郁金活血行气,调畅气机;土茯苓、泽泻利水通淋又可止痒,既可消除病因,又可以治疗其主要症状;因清热解毒药多为寒凉之品,且湿热过盛,易伤阴液,为使清热而不伤阴,本方选用石斛以养阴 。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之功,使热去而不伤阴 。加用药液阴道冲洗,使药直达病所,直接消除局部的热毒,促使炎症消散吸收,同时起到清洁局部的作用 。观察结果表明,五味消毒饮加味内服,配合药渣阴道冲洗治疗淋菌性阴道炎,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氨苄青霉素胶囊配合高锰酸钾溶液阴道冲洗,且无后遗症及并发症 。
推荐阅读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非淋菌性宫颈炎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银屑病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玫瑰糠疹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药物性皮炎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荨麻疹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化妆品过敏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炭疽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四肢外伤后早期感染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骶髂致密性骨髓炎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椎间隙感染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