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加减治甲状腺功能亢进医案、配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指甲状腺的高功能状态,其特征有甲状腺肿大、眼症、基础代谢增加、自主神经系统失常以及心血管功能异常等.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精神刺激等应激因素而诱发自体免疫反应所致.本病的特征之一是在血清中存在具有能与甲状腺组织起反应的自身免疫抗体,其作用类似促甲状腺激素(TSH),但较慢而持久,因而取名"外长效甲状腺刺激物",后经研究证实为一种IgG免疫球蛋白.据目前所知,多种抗甲状腺细胞成分的抗体中,针对TSH受体为抗原的抗体,或称为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是一种IgG,与TSH作用相似,能激活TSH受体,加强甲状腺细胞功能、引起甲亢和甲状腺肿.因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故目前无成熟的治疗方法.一般可采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等方法.
甲亢属中医学的"瘿瘤"、"惊悸"、"肝火"等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手指震颤、乏力,易激动、腹泻,月经量少或闭经,男性患者常有阳痿.病因主要与长期情志失调,或素体阴虚及女子发育、哺乳期间耗伤肝经阴血等有关.病理变化为肝气郁结,气滞痰凝,壅结颈前而为瘿肿.肝郁化火,肝火犯胃,灼伤胃阴,则胃热消谷,纳亢消瘦.肝木乘脾,脾失健运,则常有腹泻.肝火上扰,心肝火旺,则心悸不眠,急躁易怒.火伤阴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则肢体颤动.病延日久,热势渐减,而成气阴两虚之候.
【病案举例】
张中旭等用一甲复脉汤治疗甲亢并发腹泻患者63例,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甲亢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4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16岁;病程30~390天.
对照组31例,男2例,女29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17岁;病程45~420天.经统计学方法处理,2组年龄、性别、病程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一甲复脉汤加生姜、大枣.方药组成:炙甘草12g,地黄12g,生白芍12g,麦冬10g,阿胶8g(烊),生牡蛎20g,生姜3片,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500ml,早晚各服1次.同时服用他巴唑(MM)每次10mg,每天3次.考虑到抗甲状腺激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多在服用后21~42天内发生,故采取治疗42天为一疗程.患者每7天检查一次血常规,了解外周血中粒细胞情况.对照组用他巴唑每次10mg,每天3次.每7天检查一次血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32例,显效(大便次数、形状正常,甲亢的临床表现明显减轻或消失,血清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测定正常或接近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仅轻度减少,高于4.8×10L)12例,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甲亢的临床表现减轻,血清学指标有所好转,外周血白细胞≥4.0×10/L)16例,无效(与治疗前症状基本相同,血清学检查无改善,或外周血白细胞<4.0×10/L)4例,有效率87.5%;对照组31例,显效6例,好转12例,无效13例,有效率58.1%.两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1,有非常显着差异.
按:甲亢患者因其代谢加速,致食欲亢进.部分患者由于胃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不良,而致排便次数增加.一方面对糖、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加速,一方面排泄又增多,这类患者常明显消瘦,心血管和精神神经系统的症状尤为突出,多见心悸气短,焦躁易怒,失眠紧张,神经过敏.女性常有闭经,男性多伴发阳痿.此类患者如单用抗甲状腺激素类药物虽然也有效果,但不很理想,且外周血中白细胞下降较常见.对于该类腹泻以往多责于肝旺克伐脾土、脾气虚弱而致运化失职,在治疗时多注重条达肝气升发脾阳,结果是烦躁、心悸多汗等症状加重,腹泻迁延.现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病机多为气郁化火,火炽日久必吸灼真阴,脾阴亦当受损,运化无源则致泻.认为以往忽视了肝郁日久,内火暗生,真阴暗耗,致脾阴亦伤,则脾运失常的病机.一甲复脉汤出自清代吴塘《温病条辨》,为炙甘草汤的加减方,原为治疗热邪久羁不退、耗伤肝血肾精又见大便溏者而设,"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即予一甲复脉汤".方由炙甘草、干地黄、白芍、麦冬、阿胶、生牡蛎组成,药味极其精炼.本方乃酸甘济阴佐以收涩之法,酸能制肝有敛阴生津之效;甘则益脾和胃,具有和阳之能而使津守功还;涩可去脱敛肠.
【炙甘草汤加减治甲状腺功能亢进医案、配方】共使下焦得养,阴复则阳留,中焦运化有源,而达治疗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