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曹魏政权被视为正统,而东吴、蜀汉均属于割据一方的伪朝;而在习凿齿所著的《汉晋春秋》中,则视蜀汉为正统,曹魏、东吴为伪朝 。由于这两部著作对于研究三国历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属于三国学者们的必读书目,故后世史家也大多遵循二者的史观,或以曹魏为正统,或以蜀汉为正统 。然而,作为曾与曹魏、蜀汉并立,且在三国时代立国最久的东吴政权,却都被一致认为是割据的偏安王朝,无人尊其为正统,这又是为什么呢?
文章图片
上图_ 三国地图
曹魏:以谶纬为核心构建“三代禅让”的天命说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传统政治中,“天命”是一个政权最为重要的立国之本 。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以董仲舒“天人感应”理念为基础所建立的天命说,成为历代政权所最为重视的正统渊源,正所谓“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
而在儒家看来,“虞夏之兴”和“汤武之王”是“天命正统”观念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几乎所有的改朝换代,不外乎就是遵循尧、舜、禹三代和平禅让的“虞夏之兴”模式,或是遵循商汤、周武王暴力革命的“汤武之王”模式 。任何帝业的“合法性”,无外乎就是通过一系列政治和舆论运作,让天下臣民都意识到这个通过前朝禅让或暴力革命而诞生的新朝代是“其德同天,乃能称帝”(《尚书·尧典》) 。
文章图片
上图_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姬姓
因此,所谓的王朝的正统问题,其实就是围绕“虞夏之兴”和“汤武之王”两种政权建立模式而形成的一整套用以说明新朝代是“其德同天,乃能称帝”的政治和舆论运作体系 。朝代的开创者们正是通过这套体系,对王朝合法性进行论述、争取广大臣民对新朝的政治认同 。
但是众所周知,天意从来高难问 。上天的意志凡人如何知晓?这就需要另一个系统来进行说明,由此便诞生了谶纬和神异之说 。谶纬之学的核心,就是假设一些先贤能够预测天意,故而将其以谶语的方式记录下来,以便后人掌握、运用 。秦代之后,谶纬盛行,并被纳入天命的舆论运作体系中,成为对朝代正统性论述的重要依据 。
文章图片
上图_ 谶纬,借图像和隐语把握神秘未知世界,此为东汉狞猎祥瑞图
讲完这些,我们就能明白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源自何处 。
首先,曹魏集团牢牢抓住汉末时流行于社会的“代汉者,当涂高也”这一谶语,以此说明“比昭有汉数终之极”,即汉室将终,而取代汉室统治天下的将是“当涂高”所代指的“魏家受命之符”,因为“涂者途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魏”字的意思是指道路两边高大的宫阙);当道(途)而高大者为魏,魏当代汉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通过这一解释,曹魏便有了“受天命代汉”的舆论根基 。
其次,曹魏占据了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是正是中国古代所尊崇的“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三代故地”,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信物之一,谁占据了中原地带,谁就在正统性的解释上具有“虞夏之兴”的强大号召力,也能够借此得到广大中原士人的支持 。
由此可见,曹魏政权是通过谶纬之说的声势营造,结合其占据中原的实力条件,最后以“汉魏禅代”的和平过渡方式复制了古人极度推崇的尧、舜、禹三代间的“虞夏之兴”典故,通过“其德同天”的天命之说,将自己逐步送上了正统地位 。
文章图片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蜀汉:以伐罪为根基搭建“汤武革命”的天命说
和死对头不一样的是,蜀汉以“汤武革命”理论为核心,创建了与曹魏完全不同的天命体系,以证明政权的正统性 。针对曹魏所述的汉室将终,而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说法,蜀汉旗帜鲜明地指出“汉有天下,历数无疆”(《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说明汉家经过二十四帝的传承,其间虽有王莽篡逆,但仍由光武实现中兴,因此其气数不会消亡 。
故而,由刘备开创的这个政权叫做“汉”,它继承的是太祖刘邦(刘邦为汉太祖高皇帝,习惯上称高祖)的“汉”与世祖刘秀的“汉”,只不过是被曹丕暂时“窃居神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而已 。曹丕的篡逆之举弄得天怒人怨,故而由刘备开创的这个“汉”将遵从上天的旨意“恭行天罚”,以延续大汉的天下 。
推荐阅读
- 五代十国|古代对君子的要求是什么?
- 苏轼|嫁给苏轼,是种什么体验?
- 全球化|欧洲古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希腊化时代是什么样的?
- 秦始皇|昙花一现,大秦帝国十五年而亡,真的是因为暴政吗?
- 元朝|元朝的历史是九十八年还是四百三十年?
- 夏朝|王朝到底是啥意思?我国王朝的历史从何起源?
- 唐诗|李白杜甫写了那么多诗,是如何流传开来的?
- 徐霞客|徐霞客:如果一生只能追寻一种意义,那就是旅行
- 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在中国古代,玻璃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
- 曹魏灭蜀汉之役|司马氏主导的灭蜀、灭吴之役,为何总是演变为“二士争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