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带下病医案
正常带下乃为女子青春期之后肾气充盛,脾气健运,由任、带约束而润泽于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稀、无臭的液体,其量适中 。正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引王孟英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但如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变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本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和感受湿热 。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愁思虑或肝病乘脾或肾虚不温牌,均可损伤脾气,导致脾虚运化失常,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带下病 。
【病案举例】
1.杨某,女,46岁,1997年10月3日初诊 。自诉带下量多1周 。患者素体虚弱,并时有白带量多且常感四肢欠温,精神倦怠 。近1周来白带量多,色白,质黏稠,无腥臭味,纳差 。
查:面色白,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此乃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滞中焦,湿浊下注所致 。中气虚,任脉失固、带脉失约,以致带浊从阴门而下;无热故带色白,无腥臭味;余症均为脾虚中阳不振之象 。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用归汤加减,处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黄芪15g,木香6g,生姜6g,大枣6枚,苍术10g,陈皮6g车前子12g,石蒲12g,炙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时带下减少,精神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继服5剂,诸症均较前明显减轻 。由于患者不想再服汤药,嘱其服参苓白术散,服用一段时间后体质较前明显增强,随之诸症悉愈 。
按:《女科撮要》曾提出,带下证乃胃亏损、阳气下陷所致,主张治宜健牌升阳止带 。《傅青主女科》亦云:“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此患者由于素体虚弱,脾气不足,导致脾虚运化失职,津聚为湿,湿浊流溢下焦,伤及任、带二脉,发为带下证故治疗时以具有补脾益气养血之功的归脾汤去酸枣仁、龙眼肉而加上苍术、陈皮以加强运脾除湿之功;加车前子清利湿邪;石菖蒲祛痰燥湿全方共奏健牌益气、淡渗除湿之功,使脾健湿运、任带健固而带证自愈 。
2.吴某,女,28岁,工人,1993年12月10日初诊 。自述带下色淡黄,质稀,无臭味,绵绵不断已1年余,近日来加剧,伴有心悸健忘,面色萎黄,四肢酸软,夜寐欠佳,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附件(一),白带常规:无滴虫、无霉菌 。证属脾气虚损,不能运化水湿所致治宜补益心脾,升阳除湿 。方用归汤加减,处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2g,茯苓15g,白术12g,炒枣仁15g,远志6g,木香6g,怀山药15g,苍术9g,芡实15g,白果仁10g,海蛸15g.3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带下明显减少,诸症亦减 。药已中病,按上方再进6剂,带下止,诸症亦愈 。
【归脾汤加减治带下病医案】3.陈某,女,36岁,农民,1996年11月2日初诊 。自诉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余,近半个月来自觉头昏眼花,周身乏力,纳少心慌,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如涕,略有腥味 。诊见:神疲° 。。
短气,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此因心脾两虚,水湿失运而成带下 。治以补益心脾,固摄止带 。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茯苓、薏苡仁、车前子各20g,白、 。
术、当归、酸枣仁、山药各15g,甘草6g,远志10g.4剂后纳食增加,白带量减 。原方再服5剂,诸症尽除 。
按:《女科经纶》云:“白带多是脾虚不能转为荣血而下白滑之物,故健脾补气,要法也” 。本例因脾胃素虚,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湿浊下注而为带,故以归脾汤加减调理心脾,并重用益气健脾之药以治水;辅以补血之药以安神养心,佐加薏苡仁、车前子以利水除湿 。诸药合用,使脾运湿化,心神滋养,带下自愈 。
推荐阅读
- 归脾汤加减治乳衄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产后失音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流产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产后身痛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产后恶露不绝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产后发热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产后眩晕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胎动不安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妊娠恶阻医案
- 归脾汤加减治崩漏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