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干酪性鼻炎医案

酪性鼻炎是由于鼻腔或鼻窦慢性化脓性炎症、鼻腔阻塞、分泌物引流不畅,进而黏膜发生干酪样坏死和脓性分泌物浓缩,最终形成干酪样物质积蓄于鼻腔或鼻窦所致 。临床多为一侧发病,病程缓慢 。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鼻塞、脓性鼻涕奇臭、少量鼻出血、嗅觉减退和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如破坏侵入蝶窦,则可损害视力和发生脑神经麻痹 。诊断依据为:①鼻塞,多脓涕,有臭味,伴有慢性鼻窦炎,嗅觉减退,头痛 。②鼻腔见中鼻道附近有豆腐渣样物,可伴发肉芽组织,有脓性鼻涕 。③晚期可出现脓毒症状,疲乏、食欲不振、头昏头痛加重、失眠,如向外破溃、化脓,可见颊内眦肿胀,眼球突出、上颌隆起,形成脓漏,中膈和鼻底破溃,形成穿孔 。④X线片可见鼻窦模糊,晚期有骨质破坏 。本病属中医的“鼻窒”、“慢鼻渊”范畴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干酪性鼻炎医案】【病案举例】
患者女,55岁,干部 。主诉:“反复右侧鼻塞、流脓涕,伴头痛20年”,曾在湖北就诊于多家医院,5年前调来佛山工作,亦在佛山多家医院就诊,均诊为:化脓性上颌窦炎曾做过一次上颌窦穿刺术,有脓性分泌物冲出,以后因患者怕痛而拒绝再作上颌窦穿刺术,而每次均以滴鼻液收缩鼻甲,口服抗生素治疗 。近日因“右侧进行性鼻塞,抽吸性脓涕奇臭、头痛、噢觉减退、疲乏、食欲不振”而来我院就诊 。体查:经前鼻镜检查见右侧下鼻甲肿胀,中鼻道见脓性分泌物,检查口腔无病牙,用1%呋麻滴鼻液收缩下鼻甲,见中鼻道脓性分泌物下混有灰白色干酪样物,约45cm×1.0cm×0.2cm,用镊子轻触,质软,内有结石样硬块,试用镊子取出一约1.2cm×0.5cm×0.3cm的结石,重约12g 。临床诊断①干酪性鼻炎伴鼻石,②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病理诊断为:干酪性鼻炎,鼻石;中医诊断为鼻窒、慢鼻渊(脾虚湿盛、邪滞鼻窍) 。治疗:取出结石后,先用刮匙彻底清除干酪样物,然后行“右侧上颌窦穿刺冲洗”2次 。口服氟哌酸0.1g,每天3次,连服5日;中药以参苓白术散合苍耳子散加减,以健脾渗湿、祛邪通窍 。方药组成: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桔梗10g,白扁豆10g,薏苡仁20g,苍耳子10g,石菖蒲10g,白芷6g,辛夷花12g,薄荷3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日 。二诊时,鼻塞和鼻臭明显减轻,分泌物减少,停用西药,中药上方去薏苡仁、茯苓,加细辛3g,升麻10g以增强通鼻窍之力,每日1剂,连服5日 。三诊时,鼻塞进一步减轻,鼻臭和分泌物消失 。上方去党参、白术,加菊花10g,蒲公英10g,每日1剂疏散利窍,连服14日调理善后,诸症痊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
按:因该患者病程达20年之久,久病必损脾胃,加之邪滞鼻窍,故见脾虚湿盛、邪滞鼻窍之证,因患者体质欠佳,故不宜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所以在彻底清除鼻腔的干酪样物、鼻石和上颌窦穿刺冲洗的同时,合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和苍耳子散加减,以培补正气,健脾渗湿、祛邪利窍,治疗近1个月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