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加减治乳泣医案
乳泣是指产妇乳汁不经小儿吸吮自然流出 , 名叫乳汁自出 。此症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 , 如见于孕妇者 , 则称为乳泣 。
【理中丸加减治乳泣医案】病名出自《经效产宝》卷下 。多因产后脾胃虚弱 , 摄纳无权 , 因而乳汁随化随出;或肝经有郁热 , 肝郁化火、亢盛为害 , 疏泄太过 , 以致乳汁受热迫妄行而自溢出 。脾虚弱者 , 症见乳房不胀 , 乳汁清稀 , 兼见气短乏力等 , 治以补气养血 , 佐以固摄 。《校注妇人良方大全》云:产后乳汁自出者 , 乃是胃气虚所致 , 宜服补药以止之 。若乳多溢满急痛者 , 温帛褽之 , 产宝有是论 , 却无力以治之 , 若有此证 , 但以漏芦散亦可 。有未产前乳汁自出者 , 谓之乳泣 , 生子多不育 , 经书未尝论及 。
乳泣与乳汁自出名虽异而同源 , 多由气虚不摄所导致 。比如患者素体气血亏弱 , 妊娠后气血聚而养胎 , 故显不足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 , 乳汁乃是气血所化 , 气血来源于脾胃气虚不固 , 统摄无权 , 营阴不能内守 , 则乳汁随化随溢;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而成血虚 , 血虚则乳汁清稀;气血两虚 , 不荣于面 , 所以面色苍白;血虚则心悸头晕 , 眼前发黑;气虚则气短懒言 , 语音低微 , 精神倦息;舌淡 , 脉细弱均为气血双虚之候 。治疗多用到黄芪、当归、白芍、熟地、五味子等补中益气 , 养血固摄的药材 。
【病案举例】
万某 , 女 , 40岁 , 工人 。患者非哺乳期两乳自行溢出清淡乳汁3年余 , 且月经逐渐减少而闭经 , 经多方求治不愈现形体消瘦 , 头昏乏力 , 神疲气短 , 食欲不振 , 四肢不温 , 舌淡 , 苔薄 , 脉沉细而弱 。
证属脾胃虚寒 , 气血双亏 , 治以温中健脾 , 益气补血 , 处方:红参10g(蒸兑) , 焦白术10g , 干姜10g , 生芪30g , 当归20g , 阿胶珠10g(兑服) , 升麻5g , 陈皮5g , 炙甘草5g连服6剂 , 精神好转 , 食欲增进 , 溢乳减少 。原方红参易党参30g , 再进15剂 , 病情大为好转 。续以原方加减治疗3月 , 体重增加 , 精力充沛 , 乳泣停止 , 月经来潮而告愈按:《妇科经论》中说:“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 , 赖气以运行和控制 。患者气血双亏 , 气虚不固 , 统摄无权 , 阴血不能内守 , 而致乳汁外溢 。脾胃虚寒 , 气血化生不足 , 加之乳泣耗损 , 经血无源而致闭经 。本方以理中汤温中健脾 , 培补后天之本 , 振奋气血化生之源;升麻、黄芪升阳益气;当归、阿胶补血养血诸药配合 , 使之气旺血足 , 阳气外密 , 阴精内守 , 故乳泣闭经自愈 。
推荐阅读
- 理中丸加减治崩漏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顽固性腹泻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腰椎骨质增生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骨折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胃癌手术后口疮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胆道术后“T”管引流胆汁过多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多涎症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唾液减少症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