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加减治胃癌手术后口疮医案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 。
【理中丸加减治胃癌手术后口疮医案】口疮是较为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病,很容易复发,发病者以成年人为多 。溃疡易发的部位,通常在嘴唇内侧、舌的边缘以及口底和颊部的黏膜 。症状多半是突然发作,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有火灼样的疼痛 。每当唇部或舌头运动时就能发生疼痛;特别是在吃饭、说话时更痛 。唾液的分泌量有时也会增多,病人常显得很痛苦 。口疮常为1~2个孤立的溃疡,但严重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很多 。
引起口疮的原因目前还没有肯定,可能和以下一些情况有关:①消化不良;②在口腔里受到擦伤(如刷牙)、咬伤及有尖锐的牙尖和边缘的刺激;③内分泌的紊乱,例如妇女在月经期常有复发的情形;④食物或药物的过敏;⑤特殊的细菌因素等等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还可能和患者的精神因素及免疫状况有关 。口疮的治疗在目前尚缺少根治的办法,往往经过多种治疗后,仍然可能复发,但多数病员可以得到症状改善,减轻痛苦 。轻度的口疮一般经过1个星期就会痊愈 。目前临床上治疗的方法很多,不外乎全身和局部处理 。只要是对症下药,消除可能发病的因素,仍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在于:盖土温则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 。其发病指征: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是也 。丹溪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上泛无制,用理中汤,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可 。
【病案举例】
龚智报道患者于胃癌手术后6d发生口疮,逐渐加重,累及上下口唇,唇漫肿不红,皮裂肉露,溃脓清稀,疼痛难忍,证属脾阳不振,运化失司,寒湿阴霾之邪上溢 。治以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15g(先煎),党参18g,白术15g,干姜20g,炙甘草6g,藿香12g,广砂仁6g 。煎服2剂后,精神好转,唇肿大消,溃脓减少,已经能进食,原方再服2剂,口疮已经痊愈,饮食大增,予参苓白术散善后 。
按:胃癌术后,中气大伤,中阳不足,无力运化水湿,寒湿阴霾之邪上溢 。脾开窍于口,故发为口疮 。治以顾护脾胃,温扶脾阳 。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味,药证相合,正所谓药到病除 。然而患了口疮除了服用中药汤剂外,还可含服梅花点舌丹及六神丸,它们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治疗疮肿、痈肿的功效 。梅花点舌丹会比较麻,应忍着点,尽量保持较长时间的含服,才会有效果 。但是,由于这两种药物毒性较大,所以在外用时最多用1~2d,口疮好了立即停药,以免对健康不利 。怀孕的妇女最好别用,外用也不宜不管用以上的哪种方法治疗口疮,如果效果不好,应立即去正规医院,请口腔医生诊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