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医案、配方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属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变,与中医学记载的“视瞻昏渺”、“青盲”、“视直如曲”、“视惑”、“视正偏斜”
等相似 。致病因多种多样,与血管痉挛、局部血循环障碍、精神过度兴奋或紧张、脑力和体力劳动过度、过敏反应、感染性病灶及内分泌障碍等有关 。
【临床应用】
1.廖玲自1992~1996年,用加味二陈汤治疗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3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 。本组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60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年;均为住院病人 。加味二陈汤药物组成:法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0g,泽泻1g,甘草5g水肿明显者加猪苓10g,车前子10g,白茅根20g;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5g;食滞者加神曲10g,谷芽15g,山楂10g;肝肾不足者加枸杞子15g,菟丝子10g 。每日1剂,水煎2次,10剂为1个疗程 。结果本组38例中,临床治愈2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 。
2.袁志冲近10年来,采用昆藻二陈汤治疗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38例,取得较好疗效 。本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42岁;发病于右眼28例,左眼10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6个月 。全部病例经一般治疗后黄斑水肿消失,出现硬性渗出或瘢痕,视力难以增进 。昆藻二陈汤组成:法半夏9g,陈皮9g,茯苓9g,炙甘草6g,乌梅10g,昆布12g,海藻10g,牡蛎30g(先煎),胆南星10g,枳实10g,生姜3片临床加味:双目干涩,头晕耳鸣者,加黑芝麻、制何首乌;口千引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者,加知母、栀子;舌红、苔少,五心烦热,脉细数者,加生地黄、麦冬 。治疗结果:显效18眼占47.37%,好转16眼占42.11%,无效4眼占10.52% 。视力开始好转最少服15剂,最多服38剂,平均22剂 。
【病案举例】
1.黄某,男,31岁 。近日来视远视近不清楚,眼前似有薄纱遮挡,视物有轻微变形,伴精神倦怠,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检查:左眼视力0.4,右眼1.5,左眼底见黄斑区弥漫性水肿,有明显的椭圆形反光圈,隐约可见少量点状渗出,中心反光不可见,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诊断为视瞻昏渺;西医诊断为左眼中心性视网膜炎 。证属脾虚失运,痰浊上泛 。方用加味二陈汤:法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0g,泻10g,甘草5g每日1剂,服15剂后,眼前暗物消失,视物较前清楚,已无变形,查左眼视力1.0,黄斑区水肿基本消退,点状渗出物明显减沙,光反射可见 。继服原方加枸杞子15g、菟丝子10g、昆布6g、海藻6g,服10剂后,复查左眼视力1.5,眼底荧光造影正常 。
按:本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虽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此病是脾失健运、水湿痰浊上泛于目,次为肝肾不足 。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从脾、从水湿痰浊论治,用二陈汤加健脾利水渗湿之品 。若中、末期点状渗出多者加消痰软坚之品,后期在黄斑区往往留下一些色素,故尚应兼治肝肾 。
2.季某,男,38岁,矿工 。1991年8月5.日就诊 。患者于1989年患中心性视网膜炎,在徐州矿务局医院治愈后于1991年7月复发 。
现诊得:远视力,右4.6,左5.1,右眼黄斑区轻度水肿,有黄白色渗出点,中心反光阴性 。先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2周,右眼视力由4.6增加到4.8,续用原方加减,黄斑水肿消失,然而仍见有硬性渗出,中心反光出现,视力难以上升 。随之改用昆藻二陈汤加知母、栀子各10g,连服30剂以后视力由4.6提高到4.9,再服35剂后视力恢复到5.1,黄斑部除见有少量散在硬性渗出外,未见其他病理性改变 。随访迄今视力巩固在5.1 。
【二陈汤加减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医案、配方】按:本病属中医学“视瞻昏渺”、“视有色”等范畴 。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以化痰、软坚、散结为基本方法治疗本病 。关于甘草与海藻相反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内学者屡有报道加以否定,但读者在临床应用时尚应慎重 。
推荐阅读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肺源性心脏病医案
- 二陈汤加减治睑板腺囊肿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糖尿病胃轻瘫医案
- 二陈汤加减治视神经萎缩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泪腺炎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糖尿病性腹泻医案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糖尿病医案
- 二陈汤加减治舌下神经麻痹症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舌下囊肿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酒精性肝病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