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痹症医案、配方

痹症
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古代痹症的概念比较广泛 , 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 。现主要讨论肢体的痹症 , 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
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 。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 , 包括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 。关节病变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 , 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 。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 , 导致肌肉或者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 , 致使患者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 , 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缩 , 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目前对风湿性疾病的分类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就属此类)、内分泌-代谢性风湿病(如痛风)、感染性风湿病(如结核性关节炎)、退行性风湿病(如骨质增生性关节炎)、遗传性风湿病(如褐黄病)以及其他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
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
痹症主症为关节肌肉疼痛 , 屈伸不利 。若疼痛游走 , 痛无定处 , 时见恶风发热 , 舌淡苔薄白 , 脉浮 , 为行痹(风痹);疼痛较剧 , 痛有定处 , 遇寒痛增 , 得热痛减 , 局部皮色不红 , 触之不热 , 苔薄白 , 脉弦紧 , 为痛痹(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 , 或有肿胀 , 肌肤麻木不仁 , 阴雨天加重或发作 , 苔白腻脉濡缓 , 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 , 局部灼热红肿 , 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 , 可累及多个关节 , 伴有发热恶风 , 口渴烦闷 , 苔黄燥 , 脉滑数 , 为热痹 。中医对痹症病因 , 历来概以感受外邪为主 , 皆源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致 , 合而为痹也 。”“不与风寒湿气合 , 故不为痹 。”
此后历代医家大多遵循此说 , 至现代对痹症的病因认识仍未冲破外感邪气学说之藩篱 。如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痹症》指出:“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 , 闭阻经络 ,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其实痹症的病因非独为外感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 , 情志失调 , 尤其是肝郁也可引起痹症 。肝具有疏泄之生理功能及性喜条达的生理特性 ,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 则气机条达舒畅 , 气行则血行 , 血的运行不会发生瘀滞 。如《血症论》:“肝属木 , 木气冲和条达 , 不致遏郁 , 则血脉得畅 。”若情志失调 , 抑郁不舒 , 致肝的疏泄失常 , 肝气抑郁 , 气机不畅 , 则血行受阻发生瘀滞而闭阻脉络 , 表现在肢体上可出现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而形成痹症 。肝郁引起的痹症 , 若采用常用的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来治疗 , 难获满意疗效 。若能审查病因 , 谨守病机 , 以舒肝解郁、理气活血法治疗 , 常能收到显着疗效 。《傅青主男科》中云:“手足心腹一身皆疼 , 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 , 盖肝气一舒 , 诸痛自愈 。不可头痛救头 , 足痛救足也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痹症医案、配方】【病案举例】
袁某 , 女性 , 37岁 。初诊时间:2000年7月6日 。主诉:四肢周身窜痛7年 。伴情绪抑郁 , 心烦 , 不寐 , 乏力 , 疼痛与情绪有关 , 关节无红肿畸形 , 活动不受限 , 舌质红 , 薄黄 , 脉弦细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肌酶谱、抗核抗体谱及肌肉活检等均正常 。曾用祛风散寒除湿补肾中药及非甾体消炎药芬必得、扶他林 , 抗焦虑药黛安神阿米提林等治疗 , 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 患者为此苦恼不已 。本病以四肢周身疼痛为主 , 故诊断为痹症 , 因其情志抑郁、心烦、不寐、脉弦细等辨证属肝气郁结 , 气血不和;方选丹栀逍遥散加香附以舒肝解郁 , 调和气血服药7剂后疼痛减轻;再服7剂 , 心烦不寐诸证缓解 。上方加减出入调治月余 , 病告痊愈 。《医学传灯》中也说:“遍身疼痛 , 昼轻夜甚 , 痛彻筋骨制逍遥散一方 , 每发病者连服 , 屡试屡验者也 , 识者珍焉 。理 , 所…古今诸书 , 皆以风湿为言 , 害人不浅 , 改正其非 , 讲明其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