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小儿尿崩症医案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尿崩症医案】尿崩症又称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加压素缺乏症,一般以尿崩症命名 。是由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缺乏或减少,引起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使水代谢失调的疾病 。以多尿,烦渴,多饮及低比重尿为主症,甚者可出现失水 。
中医学根据本病的症状,将其归属于“消渴”范畴 。认为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脾乏生化之源,肾阴亏虚,而肾阴虚为本,肺胃燥热为其标 。上焦燥热,则口引饮,嗜水无度;肾阳亏虚,则下元不固多尿,肢冷面白 。两者相互影响,疾病迁延日久,由阴虚发展至气虚,甚者表现为阴阳两虚 。五苓散温阳化气,可用于罹病日久,阴虚及阳,阴阳俱虚者 。
【病案举例】
1.李某某,女,2.5岁 。渴饮无度,小便频数近1年,曾服中西药物,疗效甚微 。诊见:颜容憔悴萎黄,手足欠温,食少纳呆,渴饮无度,小便频数、清长、不黄,饮一一,昼夜达30次之多,舌淡苔白滑,脉缓弱 。诊为尿崩症,治宜通阳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桂枝3g,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各5g 。水煎服,每日1剂3天后复诊,患儿家属告服第一剂后,是夜渴饮及尿频有所好转,次晨知饥索食,病有转机,守方4剂 。1个月后,纳食正常,体重有增,健康如常人 。
按:此案为水气内停,气不化津,敷布失司,而致胃中干,是以渴饮无度,胃津匮乏,食少纳呆,致生化不足而憔悴萎黄,手足欠温 。五苓散通阳化气,使内停之水气得以腾化,渴饮无度除,饮少则尿亦少,故尿崩之症得愈 。
寇某,男,5岁 。近2年间小便多,饮水多,渴饮与小便交替,饮一一,夜间亦需饮水,小溲多次 。其他无异常 。发育良好 。
经各大医院确诊为尿崩症 。用过尿崩宁之类药 。不能控制 。视其体态发育良好 。智力聪颖 。脉舌正常 。用五苓散加芡实、桑蛸(白术6g,茯苓10g.猪苓5g.泽泻5g,桂枝5g,芡实10g,桑蛸10g),当日服1剂 。晚间安睡,既未喝水亦未小便合家欣喜,谓药神奇,此后服用五苓散加味 。已近1年多,小孩发育良好,上小学一年级,能完整听一节课,上下午喝2~3次水,每次约50~60ml,尿1~2次,清长 。服药期间长期服健脾益气冲剂,每日1包,早上空腹服,中途还插用熟地、山茱萸、淮山、杜仲、菟丝子、巴戟、五味子、金樱子、芡实类药,从补肾求治 。但服药后饮更甚,遂停药 。仍守前五苓散加味 。症状控制较为理想 。但尿比重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