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加减治病毒性心肌炎医案、配方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真菌所引起的心肌炎症.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和腺病毒是引起心肌炎的主要因素.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实质病变和以间质为主的间质性病变.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窦性心律不齐、胸闷等症.轻重不一,如能及时地发现和治疗,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本病属于中医"风温"、"心悸"、"忡"、"胸痹"等范畴.
【临床运用】
(1)王葵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8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6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64岁;病程在个月以内者3例,3个月~6个月者5例,6个月~10个月者5例,10个月以上者5例.患者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感冒病史,并有窦性心律不齐,以频发性室性早搏为多见.治疗方药:炙甘草、五味子、甘松、鸡内金各10g,黄芪、沙参各30g,麦冬、阿胶、丹参各15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桂枝、黄连各6g,大枣5枚.随年龄大小而加减药量,临床症状较重者可每日用药2剂,水煎温服,每次服200ml,每日分4次服症状减轻之后,改为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200ml,分2次温服.待病情稳定后,改服柏子养心丸和归脾丸以巩固疗效.治疗结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除,心电图恢复正常者)14例;有效(心电图改善,但有反复,偶有早搏者)3例;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心电图无改变者)1例.
【炙甘草汤加减治病毒性心肌炎医案、配方】按:病毒性心肌炎之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心悸"、"怔忡"之证.怔忡包括了西医学的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怔忡系各种原因引起心阴心阳的偏盛偏表及心脏气血的亏损所致治疗本病重在调补气阴.偏气虚者,以炙甘草汤为主治之,重用炙甘草、生黄芪以补心气;偏阴虚者,以生脉散为主治之,用沙参代替人参,沙参滋阴润养而不燥烈,其育阴之力强于人参,再配麦冬、五味子等育阴之品.若气阴..
俱亏者,则用上两方合而治之.在该病恢复期,当重视调理脾胃,以助后天,因脾胃不健则气血难补.王氏喜用甘松治疗心脏疾患因甘松味甘性温,入心脾二经,其气辛香,可逐郁结,使血行流畅,故有理气止痛、醒脾益胃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松可抗心律不齐,对异位性节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与甲、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同用,可调补心之阴血,并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怔忡之证病程较长,故治疗初期多用汤剂,恢复期多对症配成丸剂,以资巩固疗效.
(2)张蓓蕾运用加味炙甘草汤重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5~60岁;急性期6例,慢性期10例,后遗症期4例.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并排除其1心慌、气短、乏力是全部病例的共有症.少数严重者有心前区隐痛,气急、轻度浮肿、恶心食欲减退等症.心浊音界扩大2例,心率增快3例,在心前区闻及I-Ⅲ级收缩期杂音2例.心电图检查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类型及程度的心律失常,以室早最多见,呈二联律、三联律或频发室早伴并行心律5例,交界性早搏2例,室早伴有房早者1例,其余的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等.予以重剂炙甘草汤加味.处方:生地200g,炙甘草50g,生姜30g,党参30g,桂枝15g,麦冬30g,麻仁50g,丹参30g,大枣30枚,阿胶30g,黄酒1000ml随证加减.邪热偏盛者加银花、连翘、板蓝根,气阴两虚加黄芪、五味子,心阳不振加瓜蒌、薤白、茯苓,阴血亏损加当归、制首乌、酸枣仁煎服法:先将上述药物浸泡于1600ml水中近2小时,然后加入黄酒急火煎煮,滚后改为文火,改煎2小时,大致煎到600ml时上药渣加人早已浸泡化的阿胶,搅拌时均匀分早、中、晚3次服用,休息1~2天再服第2剂.
结果:显效10例,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消失,早搏及阳性体征消失,窦性心动过缓者心率恢复至65次/分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
本组服药3剂即见效者5例,最多5剂均可见效.有效7例,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症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早搏明显减少但未完全消失,阳性体征减轻,心动过缓恢复至45次/分以上心电图提示: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减轻,心肌缺血情况改善,本组服药最多10剂.无效3例,症状虽得缓解,但体征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按:重剂炙甘草汤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之所以疗效显着,主要在药物的大剂量与用酒方面,酒能活血行气、助长宣痹通阳之力.经方的配伍、剂量、煎服法皆蕴含精义,由此可以看出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是主药,党参、大枣补益心气,阿胶、生地、麦冬、麻仁养心阴补心血,桂枝、生姜、黄酒辛温走散,丹参活血化瘀.故能较快改善患者的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对异常心电图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患者的心脏功能迅速恢复,本方药用量大,部分病人服药后略有头昏、欲睡,轻度肠鸣,大便次数增多,余无不适.
(3)丁洪涛5等运用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0例.本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37岁,平均年龄25岁;病程均在3周以内.治疗方法:加味炙甘草汤组成:炙甘草、桂枝各15g,党参25g,大枣10枚,生地20g,麦冬、苦参、板蓝根、黄芪各30g,阿胶、麻仁、生姜各10g.2周为1个疗程,1剂/天.
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年以上无复发者)17例;好转(发作程度减轻,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3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0例.
【病案举例】
(1)刘某,女,25岁.1999年5月20日初诊.10余天前曾患感冒,体温38.5℃,头痛,流清涕,咽喉痛.在某医院注射青霉素,并口服感冒药.1周后上述症状消退,但心慌、惊悸症状出现,继而感觉胸闷憋气、盗汗、夜寐不安.诊见:舌尖红、苔淡黄,脉结代,咽红.
心率为100次/分,心尖部可闻及期前收缩(早搏)6次/分心电图示:S-T段偏移,T波低平,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呈二联律.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属气阴两伤、心阴不足.治以补益气阴.
方用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沙参、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麦冬、丹参、鸡内金、阿胶各15g,五味子、炙甘草各10g,山药20g,大枣55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自觉胸闷减轻,盗汗明显减少.诊见结代脉减少,但咽部仍然红痛.复查心电图,二联律消失.听诊心尖部每分钟可闻及3次早搏.咽喉乃少阴经脉所循行的部位,故其证为少阴郁热上中,宜加清热利咽之品.于上方之中加用连翘12g,板蓝根30g三诊:患者服药10剂后,胸闷憋气、心慌心悸等症消失,咽不红,盗汗止.营阴已逐渐恢复,虚热渐除,血脉渐畅,故患者结代脉亦减少.继前方加甘松10g,以鼓气通脉,醒脾健胃.
四诊:复查心电图,室性早搏消失.听诊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早搏.配制丸药服之,以巩固疗效.半年后追访,病未再发.3(2)罗某,女,22岁.1998年3月18日来诊.主诉:心悸1周.
发病前有感冒病史,劳累后心悸,气促加重.听诊可闻早搏4~5次/分.
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心肌酶谱:Ldh185/L血象:cobC13.3g/L.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而结代.用上法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血象恢复正常.次年复诊未见复发.5按:中医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之病因多为温邪,易于伤津耗气.以炙甘草汤为主,酌加苦参、黄芪、板蓝根,以收益气养血、滋阴清热之效.西医学认为,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党参、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的作用,生地具有抗炎和皮质激素样作用,苦参有抗心律失常、抗炎作用,桂枝、板蓝根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麦冬则有心脏保护作用,诸药配合,确有良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