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文章图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文章图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文章图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文章图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文章图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文章图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文章图片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启动研制,对比阿波罗登月,效率成倍提升


近日 , 一篇关于载人航天领域副总师黄震的报道中披露了一条关于载人月球探测的重磅消息:开展“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研制工作 。

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研制工作被证实
再进一步结合“月球科研站”计划可知 , 我们正在做的载人登月计划绝不是单一的技术突破课题 , 而是成体系可持续的人机协同月球探测工程 。

一年多前披露的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
从公布的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构想图中看 , 相较于阿波罗计划的月球车 , 前者配置有密封舱 , 这样一来舱内航天员就无需穿着舱外服 , 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
月面移动是进行月球科学考察不可或缺的重要探测方法 , 如何进行月面移动?人类目前实践了三种方法 , 分别是无人月球车巡视探测、航天员自主行走、载人月球车巡视探测 。
无人月球车巡视探测有着低成本运营优势 , 但受限于能源、规模、行驶速度、越障能力、反应能力等因素 , 其作业效率并不高 。

玉兔二号月球车
航天员自主行走方式受限于舱外服保障能力 , 以及航天员自身体能因素 , 活动半径也极为有限 。

阿波罗11号登月宇航员
效率较高的是载人月球车 , 在阿波罗登月工程中曾有三辆LRV载人月球车登陆过月球 , 此种方式也有其固有缺陷 , 比如机动路线重复 , 不论车辆走到哪 , 最终还是要折返登月舱 。 而机动半径又受舱外宇航服保障时间、月球车能源供应量等诸多因素限制 。 据测算此类巡视方式的行驶半径不能超过8公里 。

阿波罗17号部署的LRV载人月球车

LRO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阿波罗17号登月遗迹 , 月球车往返轨迹清晰可见 。
那么“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又是什么?虽然目前没有更多的进一步公开消息 , 但不妨从另一款多年前公开的“轮腿式可移动载人月球着陆器”设计概念中管中窥豹 。
为了克服传统载人月球车必须折返登月舱的固有缺陷 , 早在五年前空间技术研究院就提出了一种“轮腿式可移动载人月球着陆器”设计概念 , 这是一种整站移动式月面探测器 , 集合了着陆器、上升器、月面巡视器三种功能 , 对比阿波罗计划中的LRV载人月球车 , 此类探测器可不受折返因素影响 。

轮腿式可移动载人月球着陆器发射状态
轮腿式移动机构比单纯的轮式移动机构有着更强的越野避障能力 , 遇到复杂地形时 , 轮腿向内收缩进而抬升底盘高度至2.5米 , 此时垂直于行进方向的最大跨距可达5.1米 , 驶出崎岖地形后 , 轮腿式机构向外扩展 , 降低底盘高度至1.2米 , 此时垂直于行进方向的最大跨距为6.7米 。

轮腿向内收缩底盘升高

轮腿向外伸展底盘下降
该移动机构不仅有着更快的行驶速度 , 还能攀爬4米高的台阶 , 这一能力即便是地球上的越野车也是望尘莫及 , 地形适应能力极佳 。
假设月面任务时间为7天 , 轮腿式可移动载人月面着陆器的活动距离就能达到560公里 , 对比传统载人月球车提升了多个数量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