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黄散治小儿夜啼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泻黄散治小儿夜啼
夜啼是指婴儿日间安静,夜间啼哭不安,每晚如是,似有规律的疾患 。一般责之于脾寒、心热、惊恐等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云:“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 。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 。”郑师认为,小儿夜啼脏冷腹痛者有之,惊恐扰心者有之,心脾积热、胃气不和者更有之 。“胃不和则卧不安”,乳食停滞,胃气失和,心脾积热,邪火内扰所致夜啼,常用泻黄散加豆豉(栀子豉汤之意)、神曲(消食和胃)石菖蒲、远志(怡心宁神),效果颇佳 。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张某,女,1岁,2013年11月11日初诊 。
主诉:夜间哭闹10余日 。
现病史:患儿近10天来,夜间哭闹,时哭时醒,多方用药无效,前来就诊 。诊见:面赤唇红,烦躁,大便偏干,小便黄 。舌质红,苔白,指纹青紫 。查血常规、脑电图未见异常 。
诊断:夜啼 。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
辨证:心脾积热,内扰心神 。
治法:清泻脾热,宁心安神 。
方药:泻黄散加减 。
处方:藿香叶6g,栀子3g,生石膏6g,防风6g,豆豉3g,神曲6g,炒莱菔子6g,远志3g,石菖蒲3g,甘草6g
中药配方颗粒,3剂,日1剂,分3次水冲服 。
二诊(2013年11月15日):哭闹明显减轻,大便顺畅,饮食增加 。效不更方,守方再进4剂而安 。
按:夜啼是儿科临床常见症,常因饥饿、惊恐、尿湿、大便、过冷、过热等引起,因此,治疗夜啼首先当排除上述因素后辨其因何而啼 。其主要病因是脾寒、心热、惊恐,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故寒、热、惊是小儿夜啼的主要病因 。本例患儿为心脾积热而啼,“胃不和则卧不安”;心主火,热伏于内,扰动神明,心烦而啼 。《幼科发挥·心所生病》云:“心属火则烦,多夜啼 。”患儿面赤唇红、大便偏干、苔白黄、指纹青紫均为热象,故投泻黄散加豆豉、栀子以清心除烦;神曲、莱菔子以和胃行气;菖蒲、远志以宁心安神 。7剂,心脾热清,胃和神安而愈 。
【泻黄散治小儿夜啼配方、医案、经典案例】(郑攀、陈世伟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