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春季风温,手太阴病在上焦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银翘散加减:胸闷加藿香、郁金;渴甚加花粉;项肿咽痛加马勃、玄参;衄者去荆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咳者加苦杏仁;热渐入里加地黄、麦冬.
桑菊饮加减:小便短少加知母、黄芩、栀子;燥热在气分加生石膏、知母;入营加玄参、犀角(现用水牛角代之);在血分去薄荷、苇根,加麦冬、地黄、玉竹、牡丹皮;肺热加黄芩、天花粉.
【作用与功效】辛凉解表,达邪外出.
【适应证】风温,其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目胀,有
汗或无汗,口干或心烦口渴,或不渴,鼻干或塞,或胸闷,咽干或咽痛,或咳或不咳(咳者较轻,不咳者较重),身困或酸,而不甚痛,脉象浮数,右大于左,或细数微浮,舌红,苔白或黄,小便黄.
【蒲氏临证心得】时病,指的是春夏秋冬一般常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症状发冷发热,头痛身痛,古人统名之伤寒、热病,如《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
分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温病,有热病."张仲景本《黄帝内经》《难经》诸书作《伤寒杂病论》,分六经辨证论治.历代中医皆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的方法以治四时热病.至金元时河间刘守真先生始提出伤寒与温病不同的见解,创立双解散,表里两解;明吴又可先生创立瘟疫论以别于伤寒热病的治法;明末清初诸医家继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急性热病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叶香岩、吴鞠通两先生在前辈的基础上对温病各有阐述,条分缕析,有所发明,为中医学热病方面增添了更丰富宝贵的内容.
一切外感病,称时病,也称辨气为病,二者是统一的.
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1年12个月,有6个气候上的变化.即风、火、暑、湿、燥、寒.学习中医学,治疗急性病,要掌握这个规律.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60天,叫做初之气,主厥阴风木.此时的外感病,称风温、春温.亦有应温反寒,而病寒疫.《黄帝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有人理解为:有伏邪者叫春温,无伏邪者不叫春温.他们对《黄帝内经》里的这句话理解错了.余认为经文原意,应是指人的体质衰弱,冬天不能抵御寒冷,春天也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必然要生病.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主少阴君火.吴鞠通《温病条辨》自序中"来岁己未湿土正化,二气中温厉大行"指的就是这个节气,其病多属温热病范围.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为三之气,主少阳相火,叫做暑病.积温成热,积热成火.到这个季节,外感病多在暑证范围.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为四之气,主太阴湿土,叫做湿温.这是多雨的季节,这时的外感病,多属湿温.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为五之气,主阳明燥金,叫做秋燥.这个季节,雨水少了,自然界万物枝萎叶黄,干枯了,因谓之燥.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终之气,主太阳寒水.这时候,伤寒病就多了.但冬阳偏胜,气候应寒反温,亦有冬温.六气为病,年年如此.气候正常则发病少,反之则发病多一些,环境卫生好,可以减少四时的流行病.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从口鼻或从皮毛侵入人体发生诸病.
若春阳过盛;感受温风而病者,名曰风温.以上皆风温病之表现.病在上焦,属手太阴,法宜辛凉解表,余在临床亦按此法加减,唯初起加入葱白,透邪外出,见效更捷.咽痛加僵蚕、射干;伤食加山楂、莱菔子;若心烦不用葱白,加栀子三枚,即合用栀豉宣解郁热,其效更速.
【解读赏析】"风温"两字,最初始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第6条.《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还对其证进行了阐述:"脉阴阳俱坚,自汗身重,多眠睡,鼻鼾,语言难出."从字面上看,很难看出描述的"风温"是一种病名,只是一种病证而已,即温病误治之后的一个变证.到了晋代王叔和《伤寒例》,提到了"风温":"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提出风温是由伤寒之后更感受风气而成.晋代还有很多医学家也曾提到过"风温",与王叔和提出的如出一辙.到了六朝,陈延之《小品方》,开始认可"风温","风温"开始有了病名的概念,他指出"风热相搏,即发风温",认识到风热病邪有致病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开始把"风温"病列为时令疾病,并提出:"宜精察节气,其新故二气相搏,喜成此疾."明代《外台秘要》引《巢氏病源》曰:"风热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人于肺也."论述"风热"即是风温.明清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有"辨温病风温杂病脉证并治专篇",对《伤寒论》
第六条证候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
【蒲辅周春季风温,手太阴病在上焦方的配方组成】及至叶天士风温开始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概念,"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热";病理则是肺的功能失常,"风温入肺,肺气不通";病位以肺为病变中心,"风温肺病,治在上焦";症状有"身热咳喘""咳嗽痰喘最多";时令,叶天士认为与春季的气候有关,"春季温暖,风温极多"综合上述学术思想,可以看到"风温"病概念:风温病多发于春季温暖的时节,病因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肺出现的肺气不宣,症状表现为身热不扬,咳嗽痰喘的外感温热病.
推荐阅读
- 蒲辅周风热感冒咳嗽方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伤风辛散方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十味温胆汤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附子真武汤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心气不足,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方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心气不足,益心气,祛风湿方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心肝失调,冠心病调理方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冠心病方补益气阴,滋阴潜阳方的配方组成
- 春天祝福的语
- 仲春什么意思 仲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