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为什么“饿”不死?

鱼为什么“饿”不死?
小时候笔者生活在农村,没有自来水,早先时候大人去距离家几公里外的一口大井里面挑水,后来家里打了一口“压水井”,不用再受挑水奔波之苦,可以“随用随压”,不过为了做饭和生活用水方便,在厨房和室内各放置了一个大缸,每次缸里水快要用完之前,集中性地用压水井抽取甘冽的地下水,将两个大缸分别灌满 。
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插图
那个时期,周围的邻居几乎使用的全是地下水,家里也都有这样的大缸,不过有的家里在缸中会放一两条鱼,由于缸中的水是用来饮用的,因此这些鱼并不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定期的投食,但长期下来缸中的鱼并不会饿死,只不过个头长不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插图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淡水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为了维持个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必须要从外界摄取食物来补充生理需要,否则肯定会被饿死,这一点毋庸置疑 。从鱼类来看,它是一种典型的变温动物(即冷血动物),身体的温度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当外界环境温度变低、周围食物来源缺乏时,就会自主地降低身体的温度,同时逐渐减少自身的活动强度和频次,从而有效降低身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
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插图
比如冬季河底的鱼儿,其“猫”在河底很少进行活动,进食量也大幅减少(河底的食物冬季也很匮乏),这个时期的鱼儿身体变得非常瘦弱,没有一点儿生气 。不过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这些鱼儿又逐渐恢复了原有生龙活虎的状态,不但四处活动,而且大量地进食,以弥补冬季进食不足造成身体能量的缺乏 。
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插图
其实,处在大水缸中的鱼,虽然没有人为地投食,但是它们也会主动地去捕获一些食物,这些食物一方面来源于掉落到水缸中的小昆虫,比如蚊子、苍蝇、小飞蛾等,另一方面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的昆虫幼体,比如蚊子的幼虫孑孓、蜻蜓的幼虫等,还有在水里或者水面栖息生活的昆虫,比如水蜈蚣、田鳖、龙虱、红线虫等,这些昆虫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杂食性的鱼类来说简直是难得的“珍馐美味” 。
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插图
另外,水缸在鱼类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会随着鱼儿体表分泌黏液量、排泄量的增加,使得水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杂质,在适宜的气温、光照和通风条件下,会滋生出一些浮游类的水生藻类植物,比如蓝绿藻、硅藻等,这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可以为鱼类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饵料,同时也会在光合作用之下,对水中的氧气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和更新 。虽然这些藻类不足以让鱼类吃饱(毕竟生成速度远赶不上鱼类进食的速度),但加上刚才提到的水中存在的一些昆虫及幼体作为补充,这些食物维持鱼儿的基本生理需求还是差不多的 。
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插图
所以,当水缸中一旦自然形成可为鱼儿提供基本生理需求的食物来源条件,那么一两条鱼儿在水缸中就不需要人为投食,能够静静地生活下去而不至于饿死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在水缸中投放鱼苗,很长时间没有照料,过个几年再去观察,里面仍然会有鱼的存在,只不过鱼的体型都很小,原因就像刚才分析的那样,有吃的,但数量很少,饿不死而已 。
其他网友观点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其实任何生物都需要一些物质来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植物需要阳光以及二氧化碳,人类需要吃饭,鱼其实也是需要摄食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那为什么题目中会说鱼“饿”不死呢?其实是我们没有观察到它吃东西而已 。【鱼为什么“饿”不死?】
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插图
鱼类在生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不可逆点不可逆点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简单点就是说如果长时间不给鱼投喂食物,当达到一定程以后,再给它食物它都不能吃的时候就是不可逆点 。鱼类种类繁多,不同的鱼以及所处的阶段以及之前的营养状态都会造成其不可逆点不同,一般我们会认为成鱼的不可逆点要比小鱼大 。
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插图
鲫鱼为什么会饿不死对于鲫鱼来说,也是存在着不可逆点,如果说将其严格养在一个没有外源性营养输入的环境中,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以后会慢慢消瘦直至死亡 。
那么题目中的鲫鱼为什么会养殖那么久而不死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鲫鱼是属于杂食性鱼类,也就是说鲫鱼可以摄食藻类肉类以及一些碎屑 。其次,在家庭养殖的鱼缸中,会受到一些阳光的照射,而鱼缸也会生长一些青苔以及微藻,这就是鲫鱼的能量来源,鲫鱼通过吃一些藻类以及青苔等维持着生命 。第三由于鲫鱼获得的食物非常有限,这就造成其没有多余的营养用来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