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如果你还认为是原先家庭在影响着你,你就继续痛苦吧


赵小明:如果你还认为是原先家庭在影响着你,你就继续痛苦吧


文章图片


赵小明:如果你还认为是原先家庭在影响着你,你就继续痛苦吧


文章图片


赵小明:如果你还认为是原先家庭在影响着你,你就继续痛苦吧


文章图片


赵小明:如果你还认为是原先家庭在影响着你,你就继续痛苦吧


小明语录
家里面父母整天吵架 , 父母都顾不上管孩子 , 他和同伴玩得特别开心 , 他在学校里面有存在感 , 照样过得非常舒服 , 他的这种自我体验和生活的愉悦感照样很强.
01 在不同的家庭中遗传基因相同的我们孩子到了三岁之后 , 特别是到了七岁之后 , 对人的影响比较重要的有两因素就突然开始显现出来了 。
行为遗传学进行了很多研究 , 发现孩子到了七八岁 , 十一二岁的时候影响孩子性格、心理、行为的因素第一个就是遗传 。
第二就是同伴影响 , 也就是家庭外的影响占到了35% , 遗传影响占到了60% 。 60%加上35%可以看到基本上大部分都由这两部分所占据了 。
02 行为遗传学是怎么验证出来这一点呢?他们观察同卵双胞胎的孩子被不同家庭领养 , 领养后孩子们的养父母性格行为都不一样 , 但这两个孩子他们的基因是一样的 。
就看这两个孩子有哪些东西是一样的?结果他们发现这两个孩子在性格、行为各方面来说 , 凡是遗传来决定的东西他们都是一样的 , 那就说明他们的领养父母并没有能够影响他们多少!

03 另外一方面这两个孩子还受到其他影响是来自于哪里呢?也不是来自于他们的养父母对他们影响 , 而是来自于他们的学校 , 来自于家庭外的影响 。 这是行为遗传学通过很多案例得到的数据结果 。
这就是为什么给大家说很多人宣称的原生家庭影响了他 , 实际上一部分是来自于他的父母的基因对他的性格影响 。
但他们误以为是父母的对他们的教养方式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 因为教养方式对他们产生影响实际上多数都已经在六岁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

04 这孩子怎么不听我的了?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 , 家人会感到家里面对他的一些教导就失效了 。 比如在家里人跟他说:“吃饭的时候 , 掉在桌子上的饭菜你就不要去碰了 , 脏!”
但孩子上幼儿园之后 , 幼儿园老师给他说:“掉在地上 , 桌子上的饭菜你捡起来吃掉 。 ”你会发现孩子回到家 , 饭菜掉到桌子上之后 , 他会把它捡起来吃掉 , 为什么孩子不再听你的话?而是更重视老师的话呢?
现在好好想一想 , 几乎所有的学生进入到七岁之后 , 甚至进入到幼儿园之后 , 三岁之后 , 他们都更重视老师的话、同学的话 , 而不是重视你父母的话 。

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 ,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敏感期就开始从家庭影响变成到了社会影响 。
在七岁之后 , 人其实更看重的是学校、同伴、老师和家庭以外的那些人对你构成的影响 。 这些影响如果一旦伤害了你 , 对你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家庭内的影响 。
我现在问大家 , 这个孩子会更重视家庭内的经验 , 还是更重视家庭外的经验?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明白 , 这个时候孩子一定认为家庭外比家庭内重要 。
人在社会生活中 , 就会产生一个影响人心理因素的敏感期 。 在这个阶段人特别重视自己在社会中的自己的形象 , 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感 , 会不会被别人边缘化 , 别人怎么看待给自己?

这个阶段人已经从家庭进入到了社会 , 包括学校也是一种社会 。 这个时候 , 家庭对孩子的看法 , 孩子反而不重视了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到三到六岁之后 , 很多人还在谈家庭对他的创伤影响 , 实际上这个并不是重要的关键 , 这个时候人们更在乎的实际上是家庭以外别人怎么看待你 , 对你的心理评估而言 , 你把家庭外的权重看的更重要 。

甚至我们在临床中看过这样的例子 , 就是在家里面父母整天吵架 , 甚至父母都顾不上管孩子 , 但这个孩子 , 他和同伴玩得特别开心 , 他在学校里面他有存在感 , 他照样过得非常舒服 , 而他的这种自我体验和他生活的愉悦感照样很强 。
05 在学校是老师、同学让我有了自信和存在感我们参加央视少儿频道的节目录制时 , 在全国海选学生 , 走访了很多留守家庭和很多留守家庭特别多的一些留守城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