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急性乳腺炎医案

【小柴胡汤加减治急性乳腺炎医案】急性乳腺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患之一,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 。《外科正宗》又分外吹和内吹两种,外吹即哺乳期乳痈,内吹即妊娠期乳痈 。前者发病率远多于后者,尤以初产妇为最 。
中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乳痈的发生,与肝、胃两经关系最为密切 。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致使经络阻塞、营气不从 。乳汁蓄积(寮乳)是产生乳痈的重要诱因,引起乳汁蓄积的原因有:①初产妇乳头皮肤娇嫩,易为婴儿吮乳时吸破或咬伤,以致外邪侵袭,外邪中以风热与火毒为主;②产妇乳汁旺盛,乳络欠通,排乳不畅而致寮乳,或断奶后宿乳蕴滞所致,③小儿膈上有滞痰,口气焮热,含乳而睡,鼻风吹乳而起;产后气血双亏,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舒,肝木失于达,肝气郁逆,滞于乳络,或产后失于调养,态食厚味,阳明热盛,气血凝滞,瘀乳积聚,肉腐成痈 。怀孕期乳痈多由肝气郁结,胎气旺盛而生,好发于六、七月的孕妇,色红者为热盛,色不红者既有气滞,且兼胎旺 。
【临床应用】
杨氏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乳房疾病病36例,其中有乳痈(乳腺炎)、乳病、乳癖(乳腺增生)等病种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均使用中药小柴胡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不用西药 。肝气郁结明显的加香附、青皮、郁金、川梾子、白芍、橘皮、橘核等;乳痈加清热解毒的蒲公英、银花、连翘、地丁等;痰湿明显加昆布、海藻、贝母、生牡蛎;如属气滞血瘀则加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红花、鹿角等 。治疗结果:治愈18例,占50%;显效10例,占27.8%;有效>6例,占16.7%;无效2例,占5.5% 。总有效率为96.5% 。
【病案举例】
1.舒某,女,30岁 。主诉:产后月余,突觉两乳房部疼痛,继之渐大,触之觉痛,质地坚硬而滑,两胁胀满,心烦呕吐,曾服中西药治疗,其效不显,于1982年8月21日来诊 。现证:两乳部微红肿胀,扪之即痛,心烦呕吐,舌质淡、苔白腻,中有黄苔 。脉弦滑微数 。治拟和解少阳,软坚散结,佐以清热解毒 。药用:柴胡6g,姜半夏12g,泡参20g,黄芩15g,牡砺30g(打碎、先煎半小时),海藻15g,昆布15g,蒲公英50g 。连服六剂,嘱其常用手揉按乳房周围,日数次 。8月27日复诊,肿块渐消,两胁胀满已除 。药已中病唯解毒之力较弱,乃于原方再加银花30g,连服三剂,病告全愈2.李某,女,28岁 。主诉:一月前因初产一男婴死亡,整日悲思少言,食欲不振,继而乳房疼痛,胸胁胀满曾服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之药数剂,服后自觉心情舒畅,食量增加,但乳房疼痛未减,且逐日长大,于10月14日就诊 。现证:两乳肿大突起,左侧更甚,打之两乳房部均有结块累累,小者如梅,大者如鸡卵,质硬光滑,推之可动,皮色不变 。伴有寒热往来,头痛呕吐,心烦口苦,多梦,舌质淡,苔薄黄,脉弦而无力 。治拟和解少阳,软坚散结,佐以活血解毒 。药用:柴胡10g,姜半夏15g,黄芩10g,党参30g,大枣10g,穿山甲10g(沙炒),牡蛎30g(打碎、先煎半小时),蒲公英30g,当归6g,夏枯草30g 。嘱多食海带 。连服十剂 。10月29日复诊,两乳肿胀已消,乳房柔软,右侧乳房已复常态;左侧结块小者消失,大者如梅 。寒热往来、呕吐头痛已止 。原方加王不留行10g,再服十剂 。12月3日再诊,左侧乳房亦痊愈,两乳对称,无不适反应 。8按:小柴胡汤是治疗邪在少阳之良方 。笔者辨证施治,用此方加味治疗乳痈未溃者,确有实效 。乳痈一病,多与肝(胆)脾(胃)二经有关,正如《外科医案汇编》所说:“乳症,皆云肝脾郁结” 。
治用小柴胡汤调和肝脾,疏畅气机,正合此义,再加解郁散结之品,随拨随应,故疗效满意 。
3.刘某,女,29岁,会计,2004年3月27日就诊 。自述后已半月,近6日来,双乳房胀痛、发热、疼痛难忍,曾静滴青霉素3日,症状未减,要求服中药治疗 。检查:双乳红肿,热、压痛 。舌质红,苔黄薄,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WBc:12×10/l,n:0.80乳房为肝经循行之部位,肝胆相表里,拟少阳胆经治疗 。拟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8g,黄芩15g,半12g,生姜6g,大枣4枚,全瓜蒌30g,黄连12g 。本方共服剂,诸证悉除 。9
按:乳腺炎多发于产妇,常因乳汁排出不畅而瘀结,引继发炎症感染 。以小柴胡汤疏肝清热,去人参之温热,加瓜蒌以散结,加黄连以增强黄芩清热之功 。本方在乳腺炎未脓时服之卓有效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