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减治胸痹医案
【病案举例】
1.罗某,女,67岁,农民,1995年11月15日初诊 。因心悸、气促8年,下肢浮肿7月,加重1周就诊 。患者40岁后,血压增高,至1987年症状加重,住某院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
1995年4月出现心衰,再次住院,曾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地高辛等治疗,近因肺部感染后病情加重,心悸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动则喘甚,胸部左侧时有刺痛,夜不能寐,下肢凹陷性浮肿,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咽干燥,颧红,痰少而黄咯痰黏稠,纳食极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辨证为心阴亏损,心气虚衰,痰瘀痹阻 。
养心阴,益心气,泻肺行水,涤痰,活血化瘀为法,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40g,麦冬、酸枣仁各15g,五味子8g,丹参20g,尊苈子、车前子各30g,桑白皮25g,川贝母、当归各0g,鲜竹沥2支(每支20m1),三七8g2剂后,心悸胸闷渐平,尿量增多,下肢水肿减轻,胸痛缓解 。服10日后,能平卧,水肿消退痰量减少,夜能入睡3~4小时,咳喘大减,脉细数,舌红 。后以原方每2日1剂,治疗月余,能下床活动,从事一般家务 。
按:《金匿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躁而烦,其人阴肿 。”多数医家认为是心阳虚导致,但心阴虚导致水肿者,每有所见 。水肿的形成,中医认为与肺、脾、肾的功能失职及三焦气化失司有关 。然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各脏腑的功能均依赖心主血脉的通达,心阴亏损必然影响到水液的代谢而形成水肿 。本方中以生脉散(汤剂)为君,养心阴,益心气,是“养心复脉”的古方,具有强心作用;葶苈子泻肺行水,祛痰平喘,有显着的利尿作用;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车前子利水祛痰;鲜竹沥涤痰除烦;以贝母润肺化痰;酸枣仁、当归安神养血;三七、丹参化瘀止痛 。全方共奏养心复阴、通血脉、利水道的作用,使心衰得以缓解,水肿消退 。本例在抗感染、降压的基础上再用上方而显效17
2.江某,男,58岁 。1988年5月18日诊 。患者心悸、胸闷、胸痛反复发作5年 。昨起忽感心悸加剧,胸闷憋气,动则心慌气促,时有心跳停顿感,舌红少苔,边有决点,脉细结代查心率76次/分,律不齐,早搏3~5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左室低电压,T波低平 。诊为胸痹,证属气阴两虚,心脉痹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用活血生脉饮加减:太子参30g,麦冬、丹参、瓜蒌、郁金各15g,红花、川芎、苦参、赤芍各10g,五味子6g 。每日一剂,服上方5剂,心悸已平,胸闷憋气亦减,但夜寐欠安 。上方加枣仁10g,服用半月余,诸症悉平,复查心电图正常 。
按:本案久病胸痹,心之气阴两虚,故症见活动后气促心悸,舌红少苔 。瘀阻心脉,故心悸、胸闷、舌有安点,气滞血瘀,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来结代治以活血生脉饮补益气阴,活血通脉,标本兼顾,故收效甚佳 。
3.姜某,男,70岁,干部,1995年4月15日初诊 。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多次全身浮肿住院 。2月前因气短、心悸、浮肿、住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一直服用地高辛、速尿等药,浮肿消而又肿,其自觉腹中灼热如火始终未减,自动出院前来求治 。自诉心悸、气短、动则更甚,不能行走,下肢冰冷、麻木,腹中胀满且灼热如火燎而难当,自觉胸中热气时而上冲,则面赤、身热、自汗、眩晕,反不恶寒咳嗽,痰少,偶尔痰中带血 。口不渴,小便少 。察其精神萎顿,面色苍暗,两眼微闭,似欲寐状,呼吸短促,语音断续,全身浮肿 。下肢浮肿至膝,按之没指,久久不起,肤冷如冰 。舌质淡紫润而少苔,脉势极弱,参伍不调 。证属阴盛阳虚,格阳于外,水停血瘀之证 。查其前医所用方不外通脉四逆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合方化裁,肿略减,余症如前,是温阳有余,利水不足,以致浊水不去,则格拒不通 。于是,治疗重在通利小便,佐以温阳、益气、活血的治法 。用五苓散、防己茯苓汤、真武汤、生脉散合方化裁 。处方:黄芪90g,制附子(先煎30分钟)、麦冬、红参、丹参、茯苓白术、泽泻各20g,猪苓、五味子、当归、防己、桂枝各15g 。嘱进低盐饮食,日1剂 。上方连续服12剂,小便增多,浮肿尽消,面色由紫黯转白晰润泽,精神好转,下肢温和,口渴,格阳现象消除,用原方黄芪减至50g,其余各药均减5~10g,续服以巩固疗效 。共服复诊方60余剂,自觉精力充沛,为巩固疗效嘱其常服生脉口服液复方丹参片维持,勿劳累,慎风寒 。随访3月余病情稳定 。
【生脉散加减治胸痹医案】按:本案乃浊水停聚以致阴阳升降失司引起的格阳证,只温通阳气不足以消除格拒,故改用通利小便为主,消除浊水停聚引起的格拒,实有引阳入阴的意义 。本案的瘀滞较甚,故用丹参之外,更加当归活血,以增加其力度 。
推荐阅读
- 生脉散加减治厥证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心悸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肺胀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喘证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发热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咳嗽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流行性出血热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视网膜脱离术后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球后视神经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