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配方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簇集状丘疱疹、局部刺痛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时被激活而发病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上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精神创伤、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或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一些免疫抑制剂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疱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出现于身体的某一侧,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神经分布区域 。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皮肤灼热刺痛等症状,亦可不发生前驱症状而直接出现丘疱疹 。皮损部神经痛为本病的主症之一,但疼痛程度不一,且不与皮损严重程度成正比 。疱疹好发于腰腹之间,其次是颈项、面部,呈带状排列,刺痛 。有些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痛 。
中医学称带状疱疹为“蛇丹”、“蛇窜疮”、“蜘蛛疮”、“缠腰火丹” 。认为是感受风火或湿毒之邪引起,与情志、饮食、起居失调等因素有关 。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郁而化热;饮食不节则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或起居不慎,卫外失调,使风火、湿毒之邪郁于肝胆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虚侵于外,经络瘀阻于腰腹之间,气血凝滞于肌肤之表,而发为本病 。传统中医辩证认为本病与肝、心、脾脏有关,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因而调肝治法为一重要手段 。
【临床应用】
康氏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效果满意治疗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热毒炽盛者合五味消毒饮加玄参、丹皮、栀子、水牛角;疼痛重者加延胡索、郁金、重楼;病在上加菊花、荷叶,病在下加牛膝;湿毒重者合二妙散加薢、生苡仁、赤小豆、龙胆草、生地、车前子;皮损糜烂潮湿者,加香、透骨草、苦参、茵陈、露蜂房、黄柏水煎加陈醋外敷;脾虚气滞者,加金铃子、郁金、延胡索、生黄芪、白术;阴虚者合一贯煎 。治疗结果:本组50例,大多数病例经治疗3~7天后,皮损逐步消退,疼痛减轻,连续治疗5~15天痊愈 。治疗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8天 。治疗后皮损消除、疼痛消除者,为痊愈,共3例,占72%;皮损消除、疼痛减轻者,为显效,共10例,占20%;皮损消除、疼痛不减者,为有效,共4例,占8%
乔氏2等应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治疗老年带状疱疹103例,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以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为基础方加减 。方药组成:柴胡10g,赤芍、白芍各10g,川芎10g枳壳9g,陈皮6g,香附9g,蒲黄10g,五灵脂15g,马齿苋15g,甘草6g,淡竹叶3g疼痛甚者加醋延胡索15g、醋郁金15g、细辛3;热象重者加黄芩10g、大青叶30g、板蓝根20g、栀子10g;痰湿盛者加竹菇6g、泽泻15g、大黄10g;倦息乏力者加黄芪15g、白术10g;肝胆热盛者加龙胆草10g;血瘀明显者加重蒲黄、五灵脂用量 。上药加水500ml,醋适量,水煎取汁3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 。7天为1个疗程,病情轻者服1个疗程,病情重者连服2~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并保持皮肤局部干燥、清洁,注意休息,忌食辛辣肥甘厚味治疗结果:103例中,治愈8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2% 。
凌氏3等采用柴胡疏肝散内服配合紫金锭研粉外用治疗带状疱疹3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 。治疗方法:内服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
组方:柴胡6g,白芍15g,枳壳12g,香附1g,川芎10g,陈皮10g,板兰根10g,蝉蜕10g,龙胆草12g,野菊花12g,七叶莲30g,甘草3g便秘者加大黄5g,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发热者加黄芩15g连翘15g 。用法:上方加3倍于药量的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7天为1个疗程 。外用药:紫金锭研粉,加等量青黛,冷开水调和后,棉签沾药涂敷于患处,每日数次 。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30例中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未愈者继续服药2~3周,直至痊愈 。患者止疱天数为2~7天,平均5.2天;止痛天数1~6天,平均3.1天;脱痂天数3~17天,平均6天;治愈天数5~17天,平均6.5天;发热者服药1天后热退 。全部患者均未发生后遗神经痛及其他并发症 。
蔡氏4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取得良效 。治疗方法:基本方药物组成:柴胡、枳壳各12g,制乳香、制没药各6g,白芍20g,延胡索、川芎、香附各15g,细辛3g,甘草9g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10剂为1疗程 。加减:胸部疼痛加桔梗10g;腰以下部位疼痛加牛膝10g;失眠者加柏子仁10g;气虚者加党参10g、黄芪30g;便秘者加火麻仁10g疗效标准:疼痛全部消失,起居正常且规律为痊愈;疼痛大部分消失,不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为好转;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结果:32例中治愈24例占75%,好转6例占18.75%,无效2例占6.25%,总有效率93.75%
张氏等以复元活血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8例,并与西医治疗组40例对照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立法,以复元活血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 。柴胡、赤芍、枳壳、香附、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当归12g,乳香、没药各9g,忍冬藤、丝瓜络各15g 。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体实者加酒制大黄;湿热内蕴、口苦、溲赤加茵陈;余毒未清加穿山甲;脾虚湿盛者加白术、茯苓、薏苡仁;痛在上肢加桑枝或桂枝;痛在下肢加牛膝;痛在头面加白芷、桔梗,日1剂,加黄酒一小杯,水煎分2次服 。对照组用强的松10mg,消炎痛25mg,卡马西平0.2g,均3次/日,5天为1疗程 。治疗结果:疼痛完全消失为治愈,结果全部治愈 。治疗组5天治愈28例,10天治愈15例,15天治愈4例,20天以上治愈1例;对照组5天治愈10例,10天治愈12例,15天治愈10例,20天以上治愈8例 。两组10天内治愈例数进行x2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x2=13.52,P<0.005) 。
【病案举例】
1.刘某,男,38岁,2005年3月21日初诊5日前右肋瘙痒疼痛,次日发现右肋部皮肤红,上有绿豆大成簇水泡,即到当地卫生院治疗,经输液,服西药2天,未见好转,遂来本院治疗 。查:右前5~8肋间皮肤微红,有成片破溃水泡,表面潮湿,大小约3×9cm2,呈阵发性疼痛,伴纳差、胸闷、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荅黄腻、脉滑数 。诊断为火带疮,证属肝气郁滞,湿热蕴结,治以疏肝理气,祛湿解毒,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栀子、苍术黄柏、生苡仁、萆、蒲公英、赤小豆、郁金、重楼、延胡索、砂仁焦山楂,2剂,水煎内服,每日3服,每剂2日;并外用藿香、透骨草、苦参、龙胆草、茵陈、黄柏等药水煎,加陈醋,冷却后外敷二诊:4天后复诊,疼痛瘙痒均减轻,饮食稍好,查:皮损部皮肤微红,表面稍干,舌、脉象依旧,续用原方内服、外敷各3剂 。三诊6天后再诊,自感皮肤时有微痛,偶有瘙痒,稍纳差;查:皮损部皮肤颜色正常,已干燥结痂,舌微红、苔润微黄,脉稍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郁金、重楼、延胡索、栀子、砂仁、神曲、焦山楂,3剂,水煎内服四诊:又6天后再诊,自述痛痒皆无,饮食稍差,二便调;查:皮损部痂已脱落,局部色素沉着,舌微红、苔薄白润,六脉平和,以香砂六君汤加神曲、焦山楂、砂仁、麦冬、枸杞,2剂内服而愈 。
2.王某,男,74岁,2001年9月13日初诊 。该患者1周来左侧头部出现大片疱疹,灼热疼痛,在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用病毒唑、维生素B1、维生素B12、青霉素等注射治疗,表皮疼痛略减,但深部疼痛日剧,特来我科诊治 。患者自述左侧头部疼痛难忍,如燎、如揪,呻吟不止,口干欲饮,不思饮食,大便干结 。诊见:形体消瘦,痛苦病容,左侧头部疱疹密布,连接成片,延及眼部,舌质红,苔黄燥,脉沉细数 。证属肝郁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活血止 。,
痛 。处方:柴胡10g,赤芍、白芍各10g,川芎10g,枳壳9g,香附9g,醋郁金15g,醋延胡索15g,细辛3g,大黄10g,大青叶30g,蒲黄10g,五灵脂15g,龙胆草10g,马齿苋15g,甘草6g,淡竹叶3g水煎服,日1剂 。服5剂后疼痛明显减轻,但感身倦乏力,遂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15g,白术10g,再进3剂,诸症悉除 。
3.胡某某31,男,64岁,离休干部,因右胸胁皮肤水疱并疼痛3天,于1992年5月10日初诊 。4天前患者因家事大怒后,感胸胁胀满不舒,次日突然右胸胁刺痛,继之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转变成水疱,于卫生室就医,诊为“带状疱疹”,予病毒灵、板兰根口服,聚肌胞肌注等 。治疗3日,疼痛无缓解,水疱逐渐增多,病情未控制,来我院就诊 。刻下证:右胸胁水疱集簇成群,带状排列,少数已破溃,患处灼热疼痛,夜不能寐,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 。辨证为:缠腰火丹(肝郁化火型)治法:疏肝理气,泻火解毒 。方药:柴胡6g,枳壳12g,青皮10g,白芍20g,香附10g,板兰根10g,蝉蜕12g,龙胆草12g,野菊花10g,七叶莲20g,延胡索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同时用紫金锭研粉与青黛调和外敷,两日后疼痛明显减轻,不再出现新的水疱,第4日始脱痂,1周后疼痛消失而痊愈 。
4.某某,女,62岁,2004年4月18日初诊 。患者于1月前患带状疱疹,原在乡镇医院用病毒灵、复合维生素B、甲氰咪胍等药物常规治疗,10余天后皮损痊愈,但疼痛未减,夜晚无法人眠 。口服多虑平及各种止痛药物,效果均不明显来诊时,患者精神疲惫,表情痛苦 。自诉右侧腰部及腹部皮肤烧灼样疼痛,已严重影响正常饮食起居 。查患处皮肤散在色素沉着,无丘疹水疱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紧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药用:柴胡12g,枳壳15g,白芍20g,延胡索15g,制乳香、制没药各6g,川芎15g,丹参12g,牛膝10g,柏子仁、香附各12g,细辛3g,甘草9g 。水煎服,日1剂 。服5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夜已能寐 。继服5剂,疼痛大部分消失,精神好,寐安 。去柏子仁加黄芪30g,再服5剂,痊愈 。1月后电话查访未复发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配方】5.张某,女,62岁 。1998年5月左头面部发生集簇性水疱群,沿三又神经眼支呈带状分布,剧烈疼痛、夜不能寐,伴眼结膜充血,眼眶肿胀 。经用阿昔络韦0.25mg加入250ml葡萄静滴,bid×3;聚肌胞2mg,bid×7,肌注;消炎痛25mg,tid×7;强的松15mg,tid7;氯霉素炉甘石洗剂加入地塞米松针剂1mg,摇匀外搽;可的松眼药水眼部外滴 。10天后疹退痂脱,局部遗留色素沉着但患处呈锥刺样疼痛,活动后加剧,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弦 。为气血凝带,经络阻遏,不通则痛,治以活血破瘀,通经活络,兼以扶正 。处方:柴胡、赤芍、延胡索、白芷、丝瓜络、忍冬藤、桃仁各10g,川芎、红花、乳香、没药各10g,当归12g,黄芪、党参各18g.3剂 。
服后痛减大半,已能人睡,以后随症加减,共服9剂,即告痊愈 。
按:带状疱疹中医传统将其列为“丹”类,由火热、湿邪而致病 。《医宗金鉴》将其分为干、湿两类,干者,皮肤赤红起斑,上有血疱疹,灼热疼痛;湿者,皮肤发红,上有黄白水疱,溃烂潮湿 。在临床上,根据本病发生的部位,发展的过程及皮损的性质,结合中医传统辨证方法,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肝、心、脾三脏关系密切,尤其与肝的关系最为紧密 。因情志、内伤,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发于肌肤;或心火炽盛,致肝气郁热,心肝之火热蕴结肌肤而发,故皮肤赤红、灼热、疼痛起疱;或脾虚湿热内蕴,致肝气亦失条达,郁久化热,湿热之邪外泛肌肤,故皮肤泛发黄白水疱、潮湿溃烂疼痛等,治宜疏肝、泻火、理脾、除湿,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切中病机 。初期之时邪气旺盛,故在疏肝解郁的基础上,以清热解毒或健脾除湿为主,再佐以凉血、通络止痛之药;中后期邪去正虚,则在疏肝解郁的基础上,或养血、滋阴柔肝、或健脾益气补虚,则邪去正安,气血充盈,六脉调和 。
推荐阅读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斑秃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肋软骨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胸壁挫伤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性早熟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小儿叹息样呼吸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小儿厌食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月经不调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更年期综合征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