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肋软骨炎医案、配方

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是一种非化脓性肋软骨肿大 。
女性发病略多 。多位于第2~4肋软骨,单侧较多本病病因不明 。
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与劳损、慢性损伤、病毒感染有关 。病理切片肋软骨多无异常改变 。临床表现:局部肋软骨轻度肿大隆起,表面光滑,皮肤正常 。局部有压痛,咳嗽、上肢活动或转身时疼痛加重 。病程长短不一,可自数月至数年不等,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
本病属于中医“胁痛”范畴,因胁肋部为肝经分布,故其发病与肝脏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有两个方面,其一,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长期精神不快,心情郁闷,渐至肝气郁结,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气血结滞于肋软骨,肋软骨脉络不通,不通则肋软骨痛 。其二,肝藏血,体阴用阳,人体阳长有余,阴长不足,而肝脏尤为如此 。情志不畅,肝郁日久,郁而化火,暗耗肝阴,肝阴血更显不足,再加上郁结之肝气不能正常疏泄,横逆侵犯脾胃,导致脾胃失其健运,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随之又加重肝阴血不足 。肝阴血不足,一则筋脉失其濡养而发病;二则体阴用阳功能失常,即肝失疏泄,气机运行不畅,反过来又会加重肝郁气滞 。综上所述,心情不畅,气郁血滞,肝阴血不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互为病因病理结果,相互影响,形成了一恶性循环的病因病机链,致使疾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 。西认为本病可能多由于上肢用力端物、牵拉伤、长期负重,使一侧或两侧肋软骨受到损伤,使其骨膜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 。根据其病因病机疏肝解郁无疑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治则 。
【病案举例】
蔡氏等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肋软骨炎21例,疗效显著 。治疗方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用柴胡9g,炒枳壳12g,炒白芍12g,制香附9g,陈皮9g,川芎15g,炙甘草6g初起痛甚者加延胡索9g、川楝子9g、当归15g、赤芍9g;形成梭形肿物者加穿山甲6g、皂角刺9g、路路通9g、丝瓜络9g;病久痛不甚,反复发作,肿物形成者加制乳没各6g、桃仁6g、红花9g、牛膝15g上方加水800ml,浸泡1小时,水煎30分钟,取汁300m,次煎加水300ml,水煎20分钟,取汁200ml,两煎相兑,分早晚2次温服 。疗效评定标准(自拟):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缓解,疼痛明显减轻;可:症状.,
缓解,疼痛减轻,有明显肿物形成;差: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本组21例,疗效最短9天,最长31天,平均15.6天,按上述标准评定,优18例,占82.7%;良2例,占9.5%;可1例,占4.8%,优良率95.2% 。
李氏3等以柴胡疏肝散合逍遥丸治疗肋软骨炎50例,疗效较好 。
治疗方法:两方合用,柴胡9g,当归、白芍各20g,香附6g,枳壳6g,川芎9g,薄荷3g,白术9g,茯苓9g煨生姜6g,炙甘草10g一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七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方中,柴胡、白芍、甘草为二方共有之药、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为柴胡疏肝散方中之药,当归、白术、茯苓为逍遥 。、 。
丸方中之药 。肝郁气滞症状重者,重用柴胡、香附、枳壳;肝阴血不足症状重者、重用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 。去陈皮,恐其性燥伤及肝阴 。治疗结果:痊愈40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
潘氏4等应用柴胡疏肝散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肋软骨炎31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疗效显著 。治疗方法:治疗组:内服柴胡疏肝散加味 。处方:柴胡、制香附、陈皮各9g,炒枳壳、当归、炒白芍各12g,川芎15g,炙甘草6g 。加减:初起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赤芍各9g,当归15g;形成梭形肿物者加穿山甲6g,皂角刺、路路通、丝瓜络各9g;病久痛反不甚,反复发作,肿物形成者加制乳香、制没药、桃仁各6g,红花9g,川牛膝15g每天1剂,水煎服 。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日本东京医研株式会社研制),光束直径10mm,照射治疗强度100%,设定治疗时间为30分钟,(照射持续时问1分钟,间隔时间1分钟,照射时间共15分钟),每天照射1次 。6天为1疗程,可治疗2~3疗程 。对照组:指压法找到痛点后,以曲安奈德40mg、2%利多卡因2ml混合注射于痛点肋软骨部的上、下、前各方位,每周1次,可以注射2~3次注意进针深度,不可过深或过浅,药液注入要均匀分布 。对利多卡因过敏者禁用疗效标准:优:局部疼痛和压痛消失,肋软骨肿胀消散,活动不受限;良:局部疼痛明屁减轻,压痛轻微,肋软骨肿胀明显缩小,活动时轻微痛、不受限;中:疼痛、压痛减轻,肿胀无变化;差:疼痛、压痛无变化 。治疗结果:治疗组:优24例(其中治疗1疗程23例,2疗程1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0.32%对照组优16例,良8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77.4%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肋软骨炎医案、配方】按:由于本病发病部位在胸胁处,属中医“胸胁痛”范围胸胁处乃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则易形成胸胁痛 。柴胡疏肝散原载于《景岳全书》,由柴胡、炒枳壳、炒白芍、制香附、陈皮、川芎、炙甘草组成 。功能疏肝行气,和血止痛,主要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寒热往来等症 。方中柴胡为君药,其味辛苦微寒,入手少阳、足少阳、手厥阴、足厥阴四经,功能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可散诸经血结气聚;枳壳行气消滞,泄热降浊,与柴胡一升一降,疏畅气机;白芍气味苦酸微寒,为手太阴、足太阴经药,入肝脾血分,“泻肝、安脾肺、收胃气”,并能“益脾,于土中泻木”,柔肝敛阴,与柴胡一散一收,助其疏肝达邪,调和肝脾,而不致升散太过耗竭肝阴,与炒枳壳共为臣药 。川芎为治胁痛常用药,《济生方》中枳芎散可治胁肋刺痛不可忍,即枳实、川芎甘草三味 。朱丹溪云:“然芎总解诸郁,直达三焦,为通阴阳气血之使”,李时珍云:“芎,血中气药也,肝若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宣之” 。香附辛温芳香,不温不燥,既走气分,又走血分,为气中之血药,气病之总司;陈皮为脾肺二经气分之药,随所配伍而升降补泻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中多数药物具有抗炎抗肿胀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