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评弹四大家之咦俞秀山的个人简历

一个戏剧的中心文化 , 就应该靠着对着戏剧非常有感情 , 而且能够表演到位的演员来传承 , 让她来诠释给所有的观众欣赏 , 在苏州评弹中 , 有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俞秀山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个人简介和代表作品 。
可能感兴趣》》苏州评弹用什么乐器
他的唱调当时称为俞调 , 与马调(马如飞)并称苏州弹词两大流派 。清代黄协埙《淞南梦影录》称俞调“婉转抑扬 , 如小儿女绿窗私语 , 喁喁可听” 。俞调还吸收了苏滩、昆曲以及京剧的一些唱腔 , 经近代艺人蒋如庭、朱介生加以发展 , 使之长于人物内心的刻画 , 更适宜表达凄清哀怨的深沉感情 。其他一些流派唱调 , 如夏(荷生)调、徐(云志)调、祁(莲芳)调等 , 都是在俞调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俞调一作虞调 , “虞”指虞山(今江苏常熟) 。可能是因为清末女弹词多唱俞调 , 而女弹词又以常熟人为多 , 而被称为虞调 。
字声扬 , 江苏苏州人 , 艺术活动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约1796-1821) 。演唱书目有《玉蜻蜓》、《白蛇传》、《倭袍》等 , 尤以《倭袍》最为着名 , 其唱腔自成一派 , 称为“俞调” 。对于“俞调”的形成 , 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 , “俞调”又称“虞调” , 是流行于虞山(常熟)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调 , 常熟一带女说书多唱此 。一说为俞秀山吸收江南及受昆曲影响所创 。
早期的“俞调”既有优美舒展的一面 , 又有朴素爽利的特点 , 因此 , 常有人用“俞调”来演唱《三国·单刀赴会》等气势磅礴 , 内容激越的开篇 。
【清代评弹四大家之咦俞秀山的个人简历】另一说 , “俞调”的形成 , 曾受俞之胞姐影响 。其姐善唱词曲 , 中年丧夫 , 性情压抑 , 常在晨花夕月之下 , 轻声吟唱诗词及小曲 , 曲随情走 , 以洗涤心中之闷郁 。秀山以此为据 , 加以丰富提高 , 溶入书中 , 逐渐形成缠绵悱恻 , 婉约多姿的流派唱腔 。“俞调”运用真假嗓结合的唱法 , 故音域宽广 , 旋律变化丰富 , 有很强的表现力 。它和陈调和马调并列为评弹早期三大流派唱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