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慢性肾功能不全医案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使机体在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某些内分泌活性物质的生成和灭活等方面出现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常见倦怠、恶心、呕吐、贫血、少尿、水肿等症状及肾功能受损、水电解质紊乱等 。
任何泌尿系统疾病能破坏肾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者,均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梗阻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疾病、先天性和遗传性肾病等肾功能恶化与基础疾病的活动性无疑相关 。现在认为,当肾单位破坏至一定数量,剩下的健存肾单位的代谢废物排泄负荷增加,以维持机体的正常需要,因而代偿性的发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高灌性、高压力和高滤过,继而引起肾小球肥大、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 。上述过程不断进行,形成恶性循环,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
本病属于中医“癃闭”、“关格”、“水肿”、“虚劳”的范畴,中医认为各种肾病日久,可损及各脏腑功能以脾肾虚损为主,随病情逐步发展,最后导致正气虚衰,浊邪、瘀血雍滞肾络,导致肾脏失去开阖功能,湿浊尿毒潴流体内,而引发本病中医辨证正虚为主,湿热毒瘀贯穿其中,治则是补肾健脾,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
【病案举例】
患者,女,52岁,2006年4月初诊 。2005年3月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一氮质血症期,治疗前血肌酐256moll,尿素氮18 8mmol,服用琥珀酸亚铁、碳酸氢钠片、碳酸钙等药物治疗 。但是患者仍有较突出的临床症状,来门诊求治 。症见:腰痛乏力,牙痛,口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沉滑 。辨证:肾阴不足,毒邪内盛 。立法:滋阴补肾,清热解毒 。处方:大生地20g,大熟地20g,炒知母10g,炒黄柏10g,蒲公英15g,野菊花20g,紫地丁12g,天葵12g,金银花15g,炒枳壳30g,龟板30g,当归30g,熟大黄12g患者服用上药20余剂后,牙痛、口苦、大便干燥等症消失,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改用滋阴补肾为主,少佐化湿排毒之品的方药治之 。经过中药治疗3个月,患者肾功能稳定,复查血肌酐21 0mmol0,尿素氮14.7mmol/L;最重要的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以从事日常生活和轻度体育活动
按: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临床的常见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中、西医均没有很好的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中医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稳定患者的肾功能 。此方用大补阴丸滋阴补肾,当归和血,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熟大黄化浊排毒,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伤正 。可谓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毒邪时的一个有效良方 。
患者,男,43岁 。因“双下肢浮肿反复发作7年,加重20天”,于1997年10月6日就诊 。患者20天前因劳累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明显水肿 。现症: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眼睑浮肿,纳呆,恶心欲吐,小便赤热,无尿频尿痛尿急,腰胀痛,大便干,2日1行,排便不畅,舌质淡苔黄厚,脉弦滑 。小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 。
肾功能:尿素氮1018mmol/L,肌酐157mmoL;甘油三酯212 2mmol,总胆固醇610mmo/L 。中医诊断:水肿,腰痛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慢性肾功能不全医案】慢性肾功能不全 。治宜清热宣肺,解毒利湿,化瘀泻浊,和胃降逆 。
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2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白花蛇舌草10g,连翘10g,石韦20g,白茅根30g,茯苓皮30g,猪苓30g,泽兰12g,大黄10g(后下),丹参15g,赤芍12g,姜半夏9g,陈皮6g,鸡内金12g 。水煎服,日1剂 。服药后感觉良好,以上方调治10月后,小便常规及肾功能恢复正常 。遂用六味地黄丸扶正固本以善后16按: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于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导致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呈现全身多系统症状 。此案因外感邪气,伤及肺卫,而致肺气失宣,通调失职,水湿泛滥 。故以清热宣肺、解毒利湿、化瘀泻浊、和胃降逆为法 。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石韦、白茅根、茯苓皮、猪苓利湿消肿;大黄、泽兰、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泻浊 。现代医学证实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促进增生性疾病的转化和吸收,改善肾脏供血,防止肾小球硬化、纤维化 。姜半夏、陈皮、鸡内金消食化积,调理脾胃,脾胃不伤则气血生化有源,预后较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