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治地图舌医案、配方

地图舌
地图舌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剥脱性舌炎,是一种舌部浅层的慢性炎症,是4~5岁幼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 。其发病原因不明,在儿童与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在成人与月经周期、贫血、胃肠功能紊乱、精神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病灶感染有关;另外还可能与遗传有关 。
【病案举例】
1.高某,男,54岁 。2002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舌痛3个月 。
1年前发现舌面呈“地图状”,常口干口黏,近3个月症状加重,且有舌面刺痛不知味,因痛而惧进食,伴发口腔黏膜溃疡,齿龈红肿疼痛,纳呆,口干口臭,只欲进食果菜,心烦失眠,便黏不爽 。诊患者舌尖略红、舌苔白腻花剥,脉沉细 。投以石膏20g(先煎)藿香10g、栀子6g、黄连6g、升麻6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陈皮10g、茯苓15g、半夏10g、甘草5g,3剂 。
2002年3月14日二诊 。口腔溃疡已愈,舌痛及齿龈红肿明显减轻 。纳谷知味,排便较前爽快 。舌尖略红,苔白腻,舌苔剥脱面积减小至原1/2左右,脉沉细 。继服上方6剂后,症状全部消失 。
【二陈汤加减治地图舌医案、配方】按:本病人证属脾胃湿热,血热津伤 。
2.朱某,男,56岁 。2002年1月7日初诊 。主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发舌痛,进行性加重,当与上腭黏膜接触时舌面有“脱皮样”黏着感,伴难以名状之不快 。略进辛辣、温热、冷硬等刺激性食物时,舌面灼痛,苦不堪言 。曾屡服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并以此药稀释后涂舌,丝毫无效 。仔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近1年来常有纳呆,口干不欲饮,心情不快,夜眠不安,大便初硬后溏,黏滞不爽 。望之形体充盛,语声洪亮,急躁痛苦面容,面色黯 。舌胖嫩,苔薄灰白斑剥,约1/3面积的舌苔完全剥脱,呈现不规则“地图状”,露出嫩红色舌体,脉弦滑数 。投以石膏20g(先煎)、藿香10g、栀子6g、黄连6g、防风6g、知母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甘草5g,7剂 。
2002年1个月14日二诊,诉服上药2剂时,大便始爽,腹中畅快,随之舌痛逐渐减轻,纳谷始香,喜饮水,夜眠较前安稳;服7剂后,舌面灼痛及脱皮感完全消失,大便通畅 。守方6剂以巩固疗效 。
按:本病人证属脾胃湿热,心火上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指出“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今口舌生疮 。”对与口疮相关的脏腑进行了定位 。故治疗以发散脾经伏火多可奏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