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苓连汤加减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腹泻医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消化道慢性传染病 。腹泻是乙肝的常见并发症 , 一些患者因症状轻而不就医 , 或者用抗生素治疗 , 但反反复复 , 效果不好 。乙肝患者腹泻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 可能为下列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消化不良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必须经过消化酶的作用才能被吸收 , 乙肝患者肝脏功能降低 , 胆汁生成减少 , 胆盐缺乏 , 影响了脂肪的乳化和吸收 , 引起脂肪泻 。②吸收障碍乙肝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 , 肠黏膜瘀血水肿 , 影响了食物的吸收 , 导致肠腔的内容物增多 , 渗透压增高 , 从而产生腹泻 。③肠道细菌繁殖过多 。乙肝患者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 , 细菌分泌的毒素可影响消化酶的作用 , 妨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脂肪泻 。④肠蠕动过快 。乙肝患者由于消化不良 , 肠内容物增加 , 导致肠蠕动加快 , 从而引起腹泻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腹泻病位主要在脾 , 而与肝有关 , 归经为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 。中医学发病机制为素体脾虚 , 感受湿热疫毒之邪 , 邪正相争 , 而最终正虚邪恋 , 形成虚实夹杂证 。湿热之邪是肝胆病最常见、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 几乎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程度地具有湿热、湿浊之邪致病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慢性肝炎常见的胃肠道症状 , 如腹胀、腹泻、纳呆、便溏等 , 还是重症肝炎时的黄疸、发热等 , 均与湿热之邪内犯肝胆密切相关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理 , 祖国医学多以“湿热”两字加以概括 , 而湿热之邪既可从外感受 , 兼夹疫疠之气;也可由饮食不洁 , 经口而入亦可因脾胃运化失职 , 湿浊内生 。湿与热有轻重之别 , 临证时宜辨清孰重孰轻 。热蒸湿郁之热重于湿证 , 多见面目肌肤俱黄 , 发病较快 , 口干而苦 , 烦热便秘 , 或腹部胀满 , 小便短赤 , 舌苔黄或厚腻 , 脉弦数或滑 。治疗时应侧重清热兼以化湿 。
【临床应用】
李益忠等2加用参苓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腹泻23例 。治疗方法: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 , 如贺普丁、代丁、贺维力、博路定等 , 同时加用中药 , 主方:党参15g , 白术15g , 茯苓12g , 扁豆12g , 陈皮10g , 黄连6g , 甘草6g , 山药15g , 砂仁10g , 薏苡仁15g , 黄芩10g , 葛根12g热重者加栀子15g , 蒲公英15g;肝郁者加柴胡10g , 郁金12g;气虚者加黄芪12g;肾虚者加补骨脂12g , 吴茱萸8g 。水煎 , 每日1剂 , 分上下午服 , 疗程1~4周 。治疗结果:显效19例 , 有效3例 , 无效1例 , 总有效率95.7%服药过程中 , 未见明显肝功能损害表现 , 1例刚服主方后出现大便黏腻 , 口干等热象 , 加用栀子、蒲公英后此症消失 。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 。1例无效患者为服用10天左右 , 不愿继续服用而自行停药 。
【病案举例】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腹泻医案】患者 , 女 , 45岁 , 2005年6月21日就诊 。HBV感染20余年 , 腹泻3年余 , 腹胀腹痛 , 以左下腹为甚 , 每日解稀便5~6次 , 伴有排便急迫感 , 肛周不适 , 不欲饮食 , 面色无华 , 乏力倦怠 , 舌质淡有齿印 , 苔薄黄腻 , 脉濡数 , 重按无力 。查体:慢性病容 , 腹部软 , 喜温喜按 。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92U/L , 谷草转氨酶78U/L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 。电子肠镜:结肠各段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诊断:泄泻 , 证属脾胃气虚夹湿热 , 治以健脾益气 , 清热利湿 。处方:党参15g , 白术15g茯苓12g , 扁豆12g , 陈皮10g , 黄连6g , 甘草6g , 山药15g , 砂仁10g , 薏苡仁15g , 黄芩10g , 葛根12g , 黄芪12g 。每日1剂 , 水煎2次 , 共300ml , 分早晚2次温服 。2周后有效 , 继续服用2周后治愈 ,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推荐阅读
- 二陈汤加减治咽部异感症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慢性咽炎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急性胃肠炎医案
- 二陈汤加减治喉源性咳嗽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急性非感染性腹泻医案
- 二陈汤加减治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失音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大肠癌医案
- 二陈汤加减治渗出性中耳炎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