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狐惑病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生炙甘草各10g,黄芩9g,黄连6g,半夏10g,干姜9g,牡丹皮10g,小蓟12g,牛膝12g,枳壳10g
外用熏洗药:苦参30g,白矾10g,蛇床子12g,甘草15g
3剂.水煎先熏后洗.
口疮上药:冰硼散、锡类散各1瓶,混合均匀,以少许
【路志正狐惑病方的配方组成】上于患部.
【作用与功效】化湿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狐惑病.
【路氏临证心得】曾治舒某,女,31岁,1984年1月
22日初诊.1983年底流产后即带环,数月后面部出现红色斑块,先由颧部开始,继而两腿膝下亦相继出现,触碰时疼痛异常,时愈时发,头晕阵作已1年,双目发胀,气轮布有红丝,口腔内常发口疮,外阴部曾有两块溃疡,胃脘痞满,纳谷一般,睡眠欠佳;腰部酸痛,带下色黄,月经正常,大便调,尿量多,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小数.
证属脾虚湿聚,蕴久有化热之势,病为狐惑病.治宜缓中补虚,化湿清热,凉血解毒,仿《金匮》内外兼治法.迭经五诊,进药30剂,用熏洗敷药,诸症减轻,带下由黄转白,量少,纳谷增加,口疮已1个月未发近因贪食鱼腥辛辣之品,致口疮又作,下肢紫色结节斑块又起,口干不欲饮,便溏溲黄,舌红苔薄黄,干燥少津,寸关弦滑.为饮食不谨,脾胃热盛引起,本急则治标之旨,以泻黄散加味:防风12g,石膏20g(先煎),藿香10g,栀子3g,黄柏9g,砂仁6g(后下),甘草9g.3剂.药后口疮即愈.再以甘草泻心汤加枳实以调理气机,至第七诊(1986年3月26日)口疮已痊愈,下肢紫斑亦消退,目赤亦杳,诸症若失,一切复常.追访至1986年7月未再发.
【解读赏析】本方套的是甘草泻心汤,斯方在《金匮要略》中被作为治疗狐惑病的专方来使用的.
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贝赫切特综合征.因病发于头面与会阴,又有人称为终极综合征.然而,把甘草泻心汤作为狐惑病的专方看待,似乎并未完全揭示本方主治的实质.
狐惑病是以口腔及生殖黏膜损害为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为治疗黏膜疾病来使用,即甘草泻心汤是黏膜修复剂,就范围而论是针对全身黏膜而言的,不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还包括泌尿系黏膜乃至呼吸道黏膜、眼结膜等.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黏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
《伤寒论》中谓:"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黏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所致.临床上,甘草泻心汤既可用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贝赫切特综合征,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阴道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黏膜病变,均可导致心烦不眠,这可能与黏膜对刺激敏感有关.
甘草是本方主药,有修复黏膜作用,本方的临床运用要举一反三,不宜被蚀于喉、蚀于阴的条文障住眼目.
推荐阅读
- 路志正茯苓四逆汤的配方组成
- 路志正生姜泻心汤的配方组成
- 路志正附子泻心汤的配方组成
- 路志正大黄黄连泻心汤的配方组成
- 路志正半夏泻心汤的配方组成
- 路志正健脾养血消结方的配方组成
- 路志正治肝调脾方的配方组成
- 路亚钓这几种淡水鱼用什么饵
- 安卓手机改密码路由器怎么改
- 大阪到奈良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