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

首先先把题主的问题简化一下 。这里的外族应该指的是匈奴!既然是匈奴,那就很好解释了 。还有春秋战国中,与匈奴打过仗并且胜利的主要是赵国和秦国,燕国打得是东胡,也算外族 。其他国家没有打过匈奴 。那么为什么到了汉初会被匈奴虐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

第一:秦赵的军事力量比匈奴强大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秦始皇的虎狼之师却匈奴七百余里,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 。赵国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下也加强了对军事力量的管理,后期的李牧也是将匈奴打得满地找牙 。这些都得益于秦赵的军事力量碾压匈奴,匈奴当时还在发展初期,没有足够的力量和中原王朝对抗!

第二:汉初刘邦的军事力量不如匈奴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秦朝灭亡之后,那支虎狼之师到了两个极点,一个是靠近匈奴,守护长城,一个是在南方守护南疆 。并且还有一个很麻烦的是,秦军为了让百姓不造反,销毁了很多精良的兵器,虎狼之师的名号很大部分得益于精良兵器(当然还有军功制度和军队纪律)所以到了汉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带着10万大军打匈奴,还被匈奴骗了,导致白登之围,这是汉高祖一辈子的耻辱!

第三:汉初内部还不稳定,导致打不赢匈奴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汉初的时候,不仅仅是匈奴一个敌人 。早期还有楚霸王项羽,后期还有陈郗造反、英布造反,还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重重 。所以汉初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打匈奴这件事情上!打不赢匈奴就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了 。等到汉武帝时期,汉初的矛盾重重基本上都化解了,国力也强盛了很多 。那汉武帝的卫青、霍去病就带着军队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题主能够满意 。

参考文献:《史记》

其他网友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外族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北方的鬼方、林胡、匈奴、白狄,东北地区的东胡、濊貊、肃慎,西北地区的楼烦、犬戎、义渠,东边的东夷,以及南方的荆蛮、百越 。

西周时期,国力强大,周边外族无论是实力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周天子率领的众多诸侯国相比,根本不敢入侵中原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到了春秋初期,由于周平王迁都,周王室控制的土地急剧减少,实力下降,同时礼乐崩坏,诸侯互相攻伐,周天子的领导力大不如前,齐桓公与管仲首先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代替周天子行使权力 。

“尊王攘夷”的意思就是尊重周王室,联合诸侯,侵占蛮夷的土地,所谓的蛮夷就是外族的通称 。尊王攘夷的目的就是打击蛮夷,维护周天子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这也成为春秋时期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虽然华夏诸侯国众多,但是一有外族入侵的时候,各诸侯国就会放弃成见,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所以春秋时期,一有外族入侵,基本上就是被周边国家及诸侯国联合吊打 。

到了战国时期,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战国后期的战争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了,只要能灭亡对方,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但是能活到战国的诸侯国,都是相当强大的诸侯国,是在春秋时期,几百年战争中存活下来的强国,比如战国七雄:秦、韩、赵、魏、燕、齐、楚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已不是春秋时期,靠近外族边境的诸侯国都是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即使不用联合其他国家,其实力已经具备吊打外族的实力 。

比如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与西戎接壤,西戎是指西边戎人的统称,包括山戎、犬戎、阴戎、义渠等部落,秦国从立国开始,就一直与西戎进行战争,一直打了好几百年,才最终将西戎的领土收编为自已的领土,一直到战国晚期的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灭亡义渠开始,秦国才真正消除了西边戎人的威胁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还有地处华夏北部的赵国,赵国当年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过程中逐渐强大起来,灭亡了白狄建立的中山国,击败林胡、楼烦二族,同时收编了大量林胡与楼烦的骑兵加入赵军,使得赵国越来越强大 。

就是后来逐渐强大的匈奴,也在赵国名将李牧的打击下,不敢侵犯边境,但是对于中原民族来说,赖以生存的是耕地,游牧民族的地盘抢来也没有用,而且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中原民族缺少马匹,不能持久对战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另外地处边陲的诸侯国,对外族只有防范,而没有兼并的兴趣,因此为了防范外族,赵国、燕国都修建了长城以防范外族入侵 。

这一时期的外族,实力无法与中原诸侯国相比,况且这个时候的外族,也是处于分裂和混战时期,没有统一强大的外族,能够与中原诸侯国抗衡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秦朝就更加强大了,不仅南征百越,而且北击匈奴,秦始皇从南北两个方向中不断打击外族,征服了百越,同时将北方的匈奴赶出河套地区,驱逐到北方八百里之外,匈奴鉴于秦朝的强大,几十年不敢南下放牧 。

仅仅过了15年,到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华夏大地又处于混战时期,经过三年的反秦战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在中原大地混战的同时,北方的匈奴出了一个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冒顿单于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冒顿鸣镝杀父夺得单于之位,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把匈奴发展得强大起来,先后大败东胡,吞并楼烦,击败月氏,使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外族臣服,成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 。

而中原地区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由于秦始皇时期15年不断的征战、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七年的战争,实力大大降低,在匈奴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原政权实力处于下降,在这个实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中原政权与匈奴民族的战争,这就是白登山之战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白登山之战是由于刘邦所封的韩王信所引发的,韩王信的封地在代地,由于抵抗匈奴不力,受到刘邦的斥责,韩王信就干脆投降的匈奴,刘邦率军征讨,之后便发生了白登山之战 。

白登山之战是匈奴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目的就是引刘邦进入包围圈,刘邦当时并不知道匈奴的实力如何,当时刘邦又是刚刚建立的王朝,志得意满,春风得意,根本就没有把匈奴放在眼中,实力不如匈奴,还中了匈奴埋伏,这仗怎么打?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于是刘邦选择了示弱,先是以陈平之计解除白登之围,接着采纳娄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匈奴与汉朝一样,都不想占领对方的领土,只想夺取钱财,在刘邦选择示弱的时候,匈奴也接受了刘邦的和亲 。

刘邦考虑的是西汉王朝刚刚建立,内部又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异姓诸侯王的威胁,政权平衡过渡的问题,多年战争的创伤人口大量减少的现实,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刘邦选择了与外族匈奴和解,而不是战争,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如果这个时候,刘邦与匈奴开战,那么西汉王朝很可能因为与匈奴的战争而灭亡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从某种原因来说,刘邦的做法是现实的,正确的,并不是被匈奴打得不敢出头,这是刘邦的政治谋略,虽然实力不如匈奴,但是并不是不敢一战,而是为了更重要的原因,才选择和解的 。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

一说到匈奴,给大家伙的第一印象,这家伙坏的那叫个厉害 。自打有这个民族,咱中原这嘎达,就没多少安生日子可过 。

这帮人高兴了,骑着他们家的马到中原地区摸一把;不高兴了,他还来;缺衣少食,他也来 。一口菜刀不嫌少,俩口菜刀更开心,粮食没捞着,虏俩人口也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

但凡中原地区除了房子拿不走,似乎只要能拿得动的,都在他们的目标之内,美其名曰打谷草!

跟这么个人做邻居,咱也是遭老鼻子罪受了 。

其实匈奴这波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加久远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了汉时期才被轰出了草原,西迁,至此形成历史上著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家伙就干翻了蹲在欧洲牛叉轰轰的罗马帝国,这帝国崩的那叫个稀里哗啦,现在说起来欧洲还嘎嘎的痛 。

当然汉朝的这些年的进攻,也只是让匈奴分裂了,到了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匈奴这个民族,还建立了好几个国家 。

但汉朝这些年不遗余力的进攻,让匈奴也正式的走向了衰落 。

了解这段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靠着匈奴的有三大脑袋,一曰秦国,二曰赵国,三曰燕国 。

这里头最为出名的就是赵国的李牧,那架势有着一局定乾坤的能力,就一仗打的匈奴人,脑瓜摇的像拨浪鼓,想撩中原,瞅着赵国的军队,那是一顿呲牙,压根就不敢碰,捎带着咱也获得了几十年的相安无事 。

那么到了汉朝刘邦手上的时候,给大家伙的印象就是,匈奴人那脑瓜子抬的比天还高,就差脑门装俩眼珠子了,眼高于顶啊!

又恢复了打草谷的风俗,这还不算最可气的,最可气的是,匈奴人打个招呼下来,咱就得拿一闺女当公主的嫁出去,还捎带老鼻子多的东西 。

就这婚姻还得咱掏钱,一副委曲求全的样子 。

其实这里头有着根本性的原因,咱搁这里给大家伙捋捋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首先俺问大家伙一点,五个手指头伸开就这么甩出去,和五个手指头攥紧了这么打出去,那个威力大?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耳光打出去,威力不大,羞辱性强,拳头打出去,打好了,这家伙指不定就休克 。

那就对了 。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人还是一个个的部落,你让他们选一个头,他们都摸脑壳:“不好意思!俺们都想当!”

得咧这就是一盘子散沙,就算是为了壮大声势,几个部落联合起来,那也只能打个顺风仗,一旦遇到挫折了,就俩字——跑吧!

这比兔子都跑的快,就没多大凝聚力 。他们没事干,蹲一块,自己都能打起来 。

当然您也不能说,因为这个他们的战斗力就差,不是的,他们的单兵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骑兵这个兵种在冷兵器时代那可是重火力啊,匈奴人一出动个顶个的骑兵,一个人至少骑俩匹马 。

那么到了汉朝刘邦那个时候,匈奴就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领导,这就相当于五根手指头给攥了起来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懂了什么叫户籍,这要是出兵一家伙能拿出多少,顺带着把咱家汉字给扣了过去,进行学习,所以之前他们连文字都没有 。

当然这一套体系,是咱大华夏第一号汉奸,同样也是个太监,叫中行说的一个东西,给建立起来 。

他们前后为嘛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匈奴这波人被蒙括带着人,一股脑的就把他们赶出了河套以及河西走廊 。

这家伙好,没吃的没喝的,你不凝聚起来,这就得是个死 。

而且秦朝那会将所有国家修建的长城给连接了起来,整个长城就变成了一条高速公路,而且是那种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 。

那个地有破口,这家伙好,秦兵顺着长城就能过来,绕道啥的,压根就不存在的 。

所以他这口子一开,前脚进去打草谷,后脚要回来就瞅见一堆人拿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蹲在哪里等着 。

“不要脸的东西!放下你们的东西!不然就弄死你!”

不投降,噗噗的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他们傻眼了!

你看打草谷难多了吧,你要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把他们凝聚起来,你就是打进来,劫掠完成,你喵了个喵咪的还是走不了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所以那个时候要破长城,还想要好端端的回来,这就必须有着更加庞大的部队才成,一个两个部落去打草谷,回都回不来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产生疑问:“春秋战国时期,他不也有长城吗?为嘛会让一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就能成功的打草谷呢?”

其实也简单,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能和秦国时期的长城比吗?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那是在两个山头之间建了那么一道墙壁,遇到山头了,遇到河流了,他就不建了 。

可秦朝的长城,你别说山头了,俩山头包括沟里头都给你修上了,连河流都不放过 。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一段长城被突破,别地的士兵想要救援,你翻山越岭,渡河沟,费多少时间,等到你过去了,他们早撒丫子跑的剩下一屁股影子了,追都追不上 。

秦朝长城那是高速公路,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在最短时间之内就能聚集,怕了吧!

说道这里估计还有小伙伴有疑问:“那汉朝时期,使用的还是秦国的长城啊,为嘛会出现被打草谷的问题?”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咱前头不是说了吗?这个时候的匈奴已经不是小打小闹,形成了一个围绕政权的初级国家,所以这种对抗是国家与国家的对抗 。

而汉朝初期,您自己算算已经经历过多少年的战争了?

春秋战国这就不算了,秦统一六国这打了多少年?消耗了多少财力,多少民力?跟着秦始皇又开始对全国的体制,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为了让整个国家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修建秦直道,这就相当于将零散的土地用道路给捆绑到了一块,这得花多少钱,多少民力?

这秦直道到现在还能用!

还有修长城,为了让国家有一个完整的安全的环境,又耗费了多少钱,多少民力?

这些事也为有些人抹黑秦始皇弄了点把柄,说他是昏君,暴君,俺想踹他们一脚,没有秦始皇的这一系列的改革,怎么将大华夏紧紧的绑到一块?真扯!

你翻翻历史上,那个干嘛事都喜欢和下边的人商量着来,到最后他一辈子都干不成一件事 。

每一个伟大帝王都有一意孤行的一面,没有这个啥都干不成,这才是秦始皇千古一帝的根本原因,拿着抹黑秦始皇真扯的厉害 。


为啥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文章插图

哎这一说就扯到别的身上了,咱接着说 。

秦朝也没有维持太长时间,就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整个天下又没有消停日子可过了 。

但灭了秦朝,又进入了刘邦和项羽对峙时期,这一打又是好些年 。

当刘邦逼着项羽乌江自刎,这天下才有了一个安定的模样 。

这个时候刘邦作为一个皇帝想要凑几匹纯色的马都难,将相出门也只能整个牛车出行 。

你有这个实力和匈奴拼一下吗?别扯了!不能一局定乾坤,就只能认怂了 。

当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之后,汉武帝才有了这份实力 。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