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25亿年前地球曾经以10倍于理论预测的概率 , 频繁遭受生物灭绝级小行星的撞击 , 但此后大气氧含量却稳步上升 。 这是为什么?
位于北美亚利桑纳的陨石坑 , 形成这个坑的小行星直径大约是百米级的 。 而生物灭绝级的陨石坑要比这个大百倍以上 。 Dr Dale Nations / AZGS
6500多万年前 , 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 导致称霸一时的恐龙灭绝 。 而最近科学家发现 , 在地球的历史上 , 像这么大的小行星 , 至少在某一时期曾经相当频繁地和地球发生相撞 。
这一时期大约是在距今25亿至35亿年前 。 在遗留至今的岩层中 , 保留了那一时期地表化学成分因小行星撞击而发生剧烈改变的证据 。
小行星击中地球后 , 岩石会在瞬间被汽化 , 并进入太空 。 汽化的岩石中有许多会重新凝固 , 形成球状的小颗粒 , 落回到地表 , 形成一个覆盖层 。 这个覆盖层最终会在岩层中保留下来 。 和地球发生撞击的小行星越大 , 这个覆盖层就越厚 。
研究人员在将在岩层中实际发现的覆盖层遗迹 , 和理论上地球史上可能曾经遭受小行星撞击的量级进行了比较后发现 , 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 具体而言 , 是当前的理论模型低估了地球历史上曾经遭受过的生物灭绝级小行星撞击次数 。
研究人员认为 , 在距今35亿至25亿年前 , 实际发生的小行星撞击次数达到了理论预测值的10倍以上 。 在这一时期内 , 平均每隔15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生物灭绝级的小行星撞击事件 。
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此时期内 , 地球大气层的含氧量发生了明显的波动 。 而巧的是 , 地球大气层的氧含量正是在大约25亿年前开始稳定上升的 。
对于地球大气层中的氧从何而来 , 人们通常只关注地球自身的原因 , 以及早期生命可能作出的贡献 。 小行星撞击说是一条新的思路 。
【地球曾频遭生物灭绝级小行星撞击,但随后却来了个巨大的反转】
推荐阅读
- ATP荧光检测仪防止细菌微生物超标
- 跳蚤效应:不要给自己的思维设限
- 一箭22星,长征八号第二次成功发射,送入轨道的卫星还没印度多?
- 一箭22星 创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最高纪录
- 50亿年后,太阳的氢全部消耗完之后,人类该怎么办?
- 巡天卫星TESS发现近百个四恒星系统
- 另一个世界的月亮:天文学家首次清楚地看到形成中的系外卫星
- 欧罗巴地质图突出了未来勘探的目标
- 华人美女博士一作登Nature子刊:发现超高力学性能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