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眼挫伤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9克 。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眼挫伤通常是指外力作用于眼部引起眼部出血、肿胀 。其外力包括直接作用力和间接作用力,直接作用力如碰撞、拳击、棍棒、球击等;间接作用力如冲击波等 。眼部的挫伤可以是多部位的,如眼内出血、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震荡、视神经损伤、外伤性青光眼等 。眼内出血为眼挫伤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 。前房出血主要表现为前房内积聚有大量红细胞,并沉积于前房下方,呈一液平面,若出血量大,局部难以吸收,则易导致眼内并发症,如角膜血染、眼前部组织粘连、角膜内皮细胞代偿失调、含铁血黄素沉积性青光眼、溶血性青光眼 。玻璃体积血为挫伤周围组织出血进人玻璃体内,常见的并发症为溶血性青光眼、白内障,甚至眼球萎缩 。视网膜震荡为外伤后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眼底可见黄斑区黄白色水肿模糊,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出现短暂性中心视力丧失,少数严重的患者可致永久性视功能损害 。视神经损伤则为挫伤后视神经血液循环障碍,直接损伤视神经,患者多视力急骤下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外伤性青光眼为眼挫伤后数月至数十年后出现眼压升高,患者常因眼压升高而感到头痛、眼胀、头晕、恶心,并有视力下降 。
眼挫伤属于中医学的“撞击伤目”、“血灌瞳神”、“暴盲”范畴,主要病机为外伤后脉络阻塞,气滞血瘀 。中医辨证分型为:血热络损、风邪外侵型(早期),瘀血停滞、玄府闭塞型(中期),气血不足、目失所养型(后期) 。治疗多为分期治疗,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病变中期的瘀血期,有报道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增加眼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反应、促进血小板解聚、增强纤溶性等作用,加速病灶吸收,从而加快视力恢复 。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川牛膝10克,柴胡10克,桔梗6克,生地15克,丹参15克,泽兰10克,甘草6克 。
若角膜血染者,加三七粉3克(冲服),白蒺藜10克,密蒙花10克;若前房新近出血者,上方去川芎、赤芍,加紫草12克,槐花12克;若出血多吸收差者,加浙贝母10克;若有虹膜炎者,加防己10克,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若外伤后瞳孔散大者,加五味子10克,山萸肉10克;若眼胀痛者,加枳实10克,大黄10克,水牛角粉10克;若反复出血者,加荆芥炭10~15克,分3次冲服 。
(1)根据《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2):84,刘作良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22例,出血全部吸收,平均用药3.9天 。处方: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9克,党参9克,川芎6克,赤芍6克,甘草6克,柴胡3克,川牛膝3克,桔梗3克,细辛3克,黄芪15克,地榆炭15~30克,枳壳2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2)根据《四川中医》,1991,(4):40,黄国贤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视网膜震荡14例14只眼,其中痊愈13只眼,显效1只眼,总有效率为100%,平均用药17天 。随访半年至1年半,无1例复发 。处方:生地、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甘草 。加减:视网膜水肿渗出甚者,加车前子、薏苡仁、茯苓;视网膜出血甚者,加田七,并重用凉血止血药;视网膜有增殖条带、渗出难以吸收者,加昆布、海藻;合并前房出血者,加云南白药,日1支;合并角膜穿通伤、虹膜睫状体炎者,加银花、公英;合并提上睑肌麻痹者,加黄芪;合并脉络膜破裂者,加白及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
【血府逐瘀汤眼挫伤配方】(3)根据《浙江中医杂志》,2001,(2):64,阮翼军等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视网膜震荡36例,其中,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处方: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丹参10克,车前子10克 。加减:眼底渗出较多者,加.夏枯草、海金沙、白芥子;后期可酌加补益肝肾之品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5日为1疗程,1疗程未愈者,间歇2日后开始第2疗程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