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在太平天国最后时刻,献出一条救命奇计,为何洪秀全不采纳?
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这一救国奇计,洪秀全为什么不采纳?历史为什么会再一次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当年崇祯帝没能退往南京,结果在北京以死殉国,大明也随之亡了 。洪秀全饱读诗书,应该懂得前车之鉴,却为何两度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这一救国奇计?
“让城别走”的历史背景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受倚重的两员大将 。
文章插图
(安庆失陷,皖北形势逆转)
1862年,太平天国在安徽最重要的城池安庆被清军攻陷,陈玉成坐守庐州,企图集中兵力夺回安庆,但清军却调集大量人马欲困死陈玉成 。不得已,陈玉成只得放弃庐州北走寿春,结果被叛徒苗沛霖诱捕出卖,惨遭清军凌迟杀害 。
陈玉成一死,皖北的防务也趋于瓦解,这等于打开了通往天京的大门,天京形势已经岌岌可危,太平天国此时能够依靠的,也只有李秀成等新开辟的苏浙根据地来支撑危局 。
洪秀全原本希望李秀成、杨辅清、洪仁玕等人能抽调部分兵力防卫天京,在天京外围形成一道坚实的防御线以拱卫京师,但清军的进军速度更快,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只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便兵临天京城下,这大大出乎洪秀全意料,不得已,下旨请李秀成火速回援天京 。
1862年9月14日,李秀成集结20余万军队,率领十三王回援天京 。大军进入天京外围后,配合城内守军对湘军展开猛烈进攻,但湘军坚壁固守,太平军围攻雨花台曾国荃大营竟月余不能下,自身却损失惨重,不得已,李秀成杀出一条血路入天京,其余诸王暂退往别处 。
文章插图
太平军原本可以乘清军增援还未到来之前继续强攻曾国荃的湘军,但洪秀全此时却再出昏招,命解围天京失败的李秀成戴罪立功,率领太平军进兵皖北湖北,以分散湘军兵力,减轻天京的压力 。谁料湘军早已在皖北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十万太平军陷入粮草不济,被动挨打的窘境 。
不得已,李秀成决定撤出皖北东返,但此时天京城外的湘军已增至三万余人,并占据了聚宝门外各石垒,洪秀全急派人命李秀成火速回援天京 。1863年6月20日,李秀成率领5万太平军南渡长江,却惨遭湘军炮火猛轰,太平军被打死、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最终只有不到1.5万的太平军渡江成功进入天京城 。
仍然顽强坚守在天京城外围的太平军在湘军的猛烈进攻下,损失极为惨遭,江浦、浦口、九洑洲先后落入湘军之手,长江北岸已经完全为清军所有 。战斗至11月25日,曾国荃进扎城东孝陵卫,整个天京城外围仅存神策门、太平门尚能与外界联系,但是面对天京城粮草殆尽、外援断绝,而湘军随时都会发起总攻,苦守孤城无异于自取灭亡,面对如此严峻的危局,李秀成两次向天王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的救国奇计,但都遭到了洪秀全的拒绝 。如此,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最后一线希望,在洪秀全的迂腐保守的统治下彻底丧失了 。
“让城别走”,太平天国续命的奇计李秀成忠于太平天国,他能两度力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足见他对当下时局是非常清醒的,天京根本守不住,再不走,恐怕谁也没法逃出这座孤城 。
文章插图
所谓的“让城别走”,就是主动退出天京,去往他处再徐图发展 。皖北虽失,但李秀成在苏浙经营有方,太平军保留了不少的有生力量,洪仁玕在江西、杨辅清在福建,天王洪秀全一旦突围成功,以上几个省份都是可以落脚之处 。
久守天京绝对是大不利的事情,首先,天京城内粮绝,且伤员过半,能守城的将士不到两万人,假如湘军疯狂攻城,以区区这点兵力,天京不出两天即沦陷 。其次,指望外援几乎没可能,因为最近的江浙太平军已经被湘军淮军死死牵制动弹不得 。最后,整个天京城,仅存的两个对外联络的通道神策门、太平门随时有被湘军占领的危险,这两座犹如生死线的城门一旦沦陷,所有在天京城内的将士、百姓都将成为瓮中之鳖 。当务之急,唯有及时突围,放弃天京才是上策 。
而李秀成“让城别走”的计划,只是放弃了天京,但却保全了包括了天王洪秀全在内的天京核心领导层 。出走之后,太平天国上下还可以从长计议,是退至苏浙,还是入赣入闽,抑或退至天国根本之地广西,都是可以商量的事情 。
文章插图
从短期来看,天王洪秀全等人一旦突围,最理想的就是退往浙江,江苏是待不住了 。自李秀成回援天京后,曾国藩和李鸿章便加大了对江苏太平军的围剿,苏州、常州先后陷落,就可知江苏局势有多糟糕 。但浙江,作为李秀成、李世贤兄弟经营多年的太平天国根据地,拥兵十数万,沃野千里,历来是江南财赋重地,浙江多山,退可守,进可攻,最重要的是,江西和福建也是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三省可连成一片,形成反抗清廷的坚石堡垒,洪秀全可选择定都于杭州,继续与清军展开对峙 。
不过,从长远来看,浙江也恐非久留之地,清朝集结大军围攻天京,下一步就是肃清江浙赣闽的太平军余部,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及左宗棠部,早已经有过作战计划,一旦天京城破,就将大军火速集结肃清天国周边太平军余部,面对气焰熏天的湘军、淮军,已经吃了太多亏的太平军恐怕在气势上已经不如对手,敌我双方力量上的改变,使得太平军已经无法保证能守住这一块根据地,保不齐苏浙根据地就会成为第二个被围攻的天京 。
除了退守江浙,太平军还有另外两条退路 。
文章插图
(捻军活动区域与太平天国相距不远)
先说活动在北方的捻军,这一支与太平天国同一时期,但主要活动在北方的反清势力,其首领沃王张乐行对太平天国非常友好,曾配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打清军 。由于此时湘军、淮军几乎全部集中在江南一带,对太平军优势明显,因此,弃守天京,放弃苏浙根据地,避清军锋芒,北上联合捻军,或是较为理想的战略策略 。
李秀成曾经大胆向洪秀全提出过这一建议,但同样遭到了他的拒绝 。捻军本太平军部署,堂堂太平天国的天王远来投奔,恐为天下之笑话,洪秀全显然面子上挂不住 。
而现实中,要想让几十万太平军将士突破清军重重阻拦移师北方难度也是很大的,再者,离开了富庶的江南,经济上和粮草方面就得不到保障,即便艰难与捻军会和,两支义军能不能通力配合,奉谁为君主也是一个问题 。
文章插图
【李秀成在太平天国最后时刻,献出一条救命奇计,为何洪秀全不采纳?】
最后一种可能,便是一路南下回到太平天国的龙兴之地广西,清朝在那里的守备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广西作为太平天国的老巢,有着雄厚的民众基础,拜上帝教的信众很多,洪秀全一旦回到广西,既可以避开湘军、淮军等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还可以就地修整,或西进往川贵滇发展 。
但问题是,广西离江南有三千里之遥,如此长距离远行,清军必定会群追不舍,转移难度极大,更何况当年随洪秀全北上的老广西人到此时已经所剩无几,剩下的太平军将士对陌生遥远的广西是否愿意前往也是个问题,如果不遵从大家的意见,冒然返回,恐怕这几十万大军会因为恋家而各自逃跑 。即便回到广西,失去了与捻军南北呼应的可能,恐怕太平军会变得更加孤立,将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
“让城别走”的第一步是要离开随时都会沦陷的天京城,至于下一步怎么走,终究有以上上中下三策,太平天国短时间内也不至于陷入覆亡的境地,因此,这绝对是一个可以使“日月幽而复明”的救国奇计 。
洪秀全为什么拒绝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
文章插图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以失败结束)
洪秀全也是一个读书人,应该知道明朝崇祯皇帝当年就是因为犹豫不决,没能及时离开北京退往南都南京,结果落了个自缢殉国的下场 。那么,在天京城实在守不住的情况下,洪秀全为什么两度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呢?
首先,洪秀全难以割舍天王府的富贵生活,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便将军国大事委于东王杨秀清等人,自己一头扎进后宫,当起了太平天子,成了一个“宅男”,享受美色美酒,长此以往,让洪秀全的进取心大大降低,对天京和富丽堂皇的天王府的依赖感大大增强,幻想能再搏一搏,或许还能保住天京,保住他的天王府 。
其次,靠拜上帝教起家的洪秀全,在江南有很多的信徒,他们视洪秀全为天父在人间的统治代表 。因此,洪秀全一旦离开天京,不能与城共存亡,那么其威信必将大打折扣,不利于凝聚信徒力量和恢复太平天国上下的士气 。
最后,洪秀全此时身边的嫡系力量只剩下已经无法赶来救援的族弟干王洪仁玕 。一旦出城,洪秀全的安全感必然大大降低,因此,对于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洪秀全始终抱有警戒,毕竟此时的李秀成,已经掌握着天国绝对的军事大权,洪秀全害怕李秀成成为第二个杨秀清,自己再落个傀儡的下场,因此,只能寄希望于李秀成能拼死守城,希望上帝能给天国带来奇迹 。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洪秀全是一个非常自私又迂腐的人,天京已经成了孤城,一旦陷落,城中所有的天国将士都要给他陪葬,而太平天国仅存的一线希望也必将破灭 。而李秀成的“让城别走”也的确符合当时敌我形势的发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让出天京城,出城,尚能保存实力,还有上中下三策,东山再起重新夺回天京还是大有可能的 。
只可惜最后关头洪秀全还是执迷不悟,错过了最佳出城时机 。1864年6月1日,清军攻陷天京城,天王洪秀全病逝,终年50岁,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在李秀成的保护下拼死突围出城,李秀成因为将自己的坐骑让给幼天王而被俘,后被凌迟处死,幼天王洪天贵福后在江西被俘获,押至南昌后亦被凌迟处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这样失败了 。
其他网友观点能提出这样问题的朋友,一定是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非常熟悉的人,据我推断,也应该是对太平天国最后阶段,因为战略失误而灭亡表示惋惜 。
问题上所说的一条救命的奇计,其实就是李秀成建议天王洪秀全,放弃首都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让城别走”(《李秀成自述》中的原话) 。那么,洪秀全为什么没有听从李秀成呢?
文章插图
《太平天国》电视剧剧照 李秀成和石益阳(虚构人物)被俘虏(周迅真的很美)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李秀成与洪秀全个人之间的矛盾,让洪秀全一直不信任李秀成;第二个则是洪秀全一味相信他所信仰的“上帝”可以下凡来拯救他 。
上层内讧让太平天国命运急转直下我们先说第一个因素 。李秀成与洪秀全个人之间的矛盾,让洪秀全一直不信任李秀成 。
李秀成个人成名很早,早在1856年2月,李秀成就曾跟随燕王秦日纲解救镇江之围,击败了清军 。1856年6月,还曾配合翼王石达开大破清军驻扎在南京周围的江南大营,升任地官副丞相 。
文章插图
韦昌辉
不论是太平天国的发展,还是李秀成个人的前途,都是一片大好 。但是,因为天国内讧,太平天国的命运急转直下 。由于北王韦昌辉胡作非为,屠杀翼王石达开全家,再加上威胁天王洪秀全的权利,1856年年底,洪秀全趁给秦日纲母亲做寿的机会,邀请韦昌辉赴宴,并最终诛杀了韦昌辉 。
文章插图
石达开和石益阳
韦昌辉死后,洪秀全对自己从广西带出来的这些老兄弟不再信任,虽然想用石达开总揽军事,解除内讧造成的危机 。但是,又不放心石达开,就封了自己两个不学无术的哥哥,洪仁发和洪仁达为安王和福王 。心灰意冷的石达开,最终带了十多万军队离开太平天国,向西南去独自发展了(最终兵败大渡河) 。
文章插图
李秀成犯颜直谏 让洪秀全对他不满石达开一走,清军又重新建立起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此牵制住天京 。太平天国无人可用,只好提拔了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位年轻的将领 。陈玉成属于那种任劳任怨,打仗冲在最全面的人 。李秀成却有很多治国的想法 。
在石达开出走之后,李秀成给洪秀全提出了很多治国建议,比如严整朝纲,恢复东王杨秀清时期的严格的军令和法律 。减少老百姓的赋税,第三个就是不用自己的哥哥,尽全力请求石达开回来 。
李秀成的建议引起了洪秀全极大的不满,为此罢免了李秀成的官职 。虽然最后洪秀全意识到自己已经无人可用,只好听从了李秀成的建议,用“金牌”去请石达开,并恢复了李秀成的职位,任命他为后军主将 。但是,洪秀全对李秀成渐渐有了不信任的倾向 。
此后,李秀成与陈玉成等人分别发动浦口、三河等战役,各个击破清军部队,使得天平天国的局势再次转危为安 。李秀成手下有一个人名叫李昭寿,当时任滁州守将 。李昭寿所管的兵士,经常扰民,这导致李秀成的其他部下大为不满 。
文章插图
安庆会战
文章插图
安庆会战地图
李秀成后来在《自述》里面说,“自见事过,又不好见我之面,故而又变心而降大清折也 。”李秀成后来察觉到了李昭寿要把滁州城献给清军,但是李秀成仍旧“重情义而深待”,另很多人非常不满 。
李秀成对天王的人事安排表示轻蔑在这期间,李秀成对当时做佐政理事的洪仁玕非常轻蔑,认为他刚刚从香港辗转回来,就委以重任,是不合适的 。李秀成甚至也因此对洪秀全表示了轻蔑 。而且,此前李秀成和陈玉成共同解除天京之围,陈玉成获封英王,可李秀成却没有封王 。
李昭寿投降之后,为了离间李秀成,还故意写信劝他投降清军 。这封信后来被太平军截获,送给了洪秀全 。洪秀全担心“封王不到,定有他变” 。洪秀全开始对李秀成住在天京的家室采取严密的监控 。
文章插图
李秀成被俘
李秀成后来说,天京不允许我询问家室的情况 。其实,洪秀全也是通过这个手段,逼一下李秀成,看他会不会投降清军 。李秀成没有这么做,洪秀全大为感动,下诏晋封李秀成为忠王,并亲笔体写“万古忠义”四个大字,也算是绝妙的讽刺 。虽然如此,但是洪秀全的内心对李秀成已经越来越不信任 。
攻打上海是错误的战略决策 让西方列强与清政府联合后来,李秀成和洪仁玕等人坚持攻打上海,认为夺取上海,可以与外国人通商,购买火炮 。他们天真的认为,驻扎在上海的外国列强会保持中立 。但却没想到,英、法军队跟清军达成协议,共同对付太平军 。他们甚至组建雇佣军,由华尔建立洋枪队 。
在这里我要说一句,现在很多研究太平天国的著作都认为,太平天国攻打上海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农民起义句敢于与帝国主义列强硬碰硬的例证 。证明了农民起义的先进性,也反衬出清政府的腐败,对外奴颜屈膝 。其实,如果我们回到历史,会发现,这是一步错误的战略决策 。
1862年1月7日,李秀成第二次进攻上海(第一次是在1860年,因为没有想到西方列强干预,再加上兵力太少,最后失败),最后因为战略安排失误,把部队分成几股,本来想围住上海,希望列强能够保持“中立”,但是却被列强的军队各个击破,再次失败 。
进攻上海带来了很恶劣的后果,就是西方列强彻底撕掉“中立”的面纱,与清军合兵,共同攻打太平天国 。这加速了后来太平天国的灭亡 。此后,太平天国被联合剿杀,一蹶不振 。
洪秀全迷信“上帝” 坚持不离开天京 直接导致太平天国灭亡最终,到了1864年的时候,天京周围重要的战略要地,苏州、常州、无等地相继陷落,天京门户洞开 。当时,李秀成还驻扎在丹阳,特意跑回天京,劝洪秀全“让城别走” 。根据王韬《瓮牖余谈》中所载:“御驾亲征,直趋北方,据齐、豫、秦、晋上游之势以控东南 。其地为妖兵水师所不能至,洋鬼势力所不能及,然后中原可图,天下可定也 。”李秀成还认为,如果我们向内地发展,西方列强的军队是不会进入的,因此可以减少不小的压力 。
文章插图
可是,洪秀全不同意 。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二个因素,洪秀全一味相信他所信仰的“上帝”可以下凡来拯救他 。
在太平天国占领天京的11年中,天京数次有危难,但最后都化险为夷 。所以,洪秀全天真的以为,这一次照样可以平安 。在天京第二次危机的时候,李秀成曾经用“围魏救赵”的方式,主动攻打苏州、杭州等地,让江南、江北大营驰援,以此缓解天京的压力 。当时,洪秀全坚决不同意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洪秀全把天京看得有多重要,也不信任其他将领的计谋 。
文章插图
天京保卫战时期的女兵
洪秀全信仰的“上帝”更像神魔鬼道当然,最主要的是,洪秀全始终相信上帝会来救他的 。洪秀全到了晚年,越来越喜欢神魔鬼道 。他心中的上帝,与西方宗教的上帝也越来越不一样,更像中国的民间信仰 。他多次改国名,比如在1861年的时候,就将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其目的是希望上帝能够眷顾他 。洪秀全还说:“奉上帝圣旨”,“何惧之有” 。坚决不转移 。李秀成最后也算是不错,坚决守城到底,直至城破(当然,最后被俘之后,曾写《自述》渴望活命) 。
后来,有学者认为(比如苏双碧),如果洪秀全听从李秀成的建议,太平天国推翻清朝政府还是有希望的 。历史不能假设,至于是否如此,只能供后人评判了 。
其他网友观点实际上李秀成提出的并不是“奇计”,只是一条非常普通不过的计谋,那就是“让城别走” 。当然,虽不是奇计,但在生死存亡之时,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而洪秀全之所以没有采纳,原因在于当时洪秀全贪图享乐,精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且太平天国内部派系倾轧严重,洪秀全等人也害怕失去权力 。
文章插图
洪秀全本是一名秀才,在多次科举考试失败之后,心灰意冷,创立了“拜上帝会”,开始发展信徒,
1851年1月,洪秀全依靠信徒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天平天国 。起义成功之后,洪秀全就立刻在当地挑选了15名女子为妃,同年攻克永安后,其妃嫔数量更是达到了36人 。
1853年初,太平军等人攻克武汉,此时洪秀全又选取了60名十几岁的漂亮女子充实自己的后宫 。3月19日,洪秀全带着近百名妃嫔进入南京,从此之后,洪秀全再也没有走出南京城一步,斗志全无 。当然对于战略布局而言,更是毫无见解 。
文章插图
在南京城之中,洪秀全除了每天沉醉于温柔乡之外,经历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天京事变 。这次事变过后,洪秀全明白了权力的重要性,开始任命自己的兄弟掌管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封长兄洪仁发为安王,二哥洪仁达为福王 。
自家兄弟确实靠得住,但能力有限,而且这两个哥哥也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主儿,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 。无奈之下,洪秀全又提拔了李秀成和陈玉成等人 。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长期在外带兵,因此在军中威望颇高 。这种情况引起了洪氏兄弟的猜忌,当然也包括洪秀全本人 。在苏州的时候,洪秀全就曾经派遣陈坤书分割李秀成兵权,后来洪秀全还在二哥洪仁达的建议下,将李秀成的部将童容海分割出去,种种的事情都让李秀成与其部将忿忿不平 。同时也让洪秀全对对李秀成非常不满 。
文章插图
苏州失守之时,南京已经成为孤城,李秀成准备进京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 。此时李秀成的弟弟李世贤也看出了南京危在旦夕,希望他不要回南京,而是到自己驻地的溧阳来 。但李秀成的母亲和妻子还在南京城中,所以李秀成选择了进京面见洪秀全,向洪秀全陈述情况;
京城不能保守,会帅兵[湘军]困甚严,濠深垒固,内无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 。”洪秀全听后大怒,责斥李秀成 。李秀成反而跪在地上请求洪秀全撤退,并且分析了外面的战局,说如果不撤退,很可能会性命不保 。
文章插图
洪秀全久居深宫享乐多年,根本就不懂外面的战局和情况,于是开始指责李秀成,并且说一些不着边的话;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於尔 。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於水,何惧曾口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 。政事不与尔干,王次兄勇王执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 。”这些话句句都是针对李秀成,你怕死,你自己跑吧 。我的铁桶江山不用你扶,你说没有兵,我的天兵天将比水还多,根本不怕曾国藩 。训斥完李秀成之后,还顺带剥夺了李秀成的一部分权力,把政权给了自己的二哥和幼西王萧有和 。
李秀成听后也吓坏了,赶紧跪在地上,拿着剑请求洪秀全杀了自己,众多大臣见状纷纷劝说,这件事才算过去了 。事后洪秀全也知道没有李秀成,南京更保不住,因此赐下了龙袍,赏赐给了李秀成 。
文章插图
洪秀全不逃走,根本原因就是权力分配出现了问题,太平天国的大部分军权已经被李秀成掌握 。如果逃走,自己的权力会失去的更快,自己命运未卜,即便是李秀成因为忠心保全自己 。但自己两个贪污腐败的哥哥和李秀成有矛盾,估计十有八九会被处死 。综合考虑之下,还不如在这里固守待援 。
当然,南京彻底没有希望后,洪秀全的精神彻底出现了问题 。没有了粮食,开始带领大家吃“甜露”,也就是野菜野草 。后来洪秀全因为吃“甜露”病倒,相信他天神会救他,拒绝吃药而病死 。李秀成下南京城破之时,带着幼天王逃跑,结果被清军抓获而处死 。
推荐阅读
- 经期不能做哪些事?经期有什么事情不能做?
- 女性该如何补血?补血存在哪些误区?
- 12岁太胖怎么办?12岁太胖如何减肥?
- 房间养什么植物好 可以在房间养的植物
- 11岁男孩正常身高多少?11岁男生多高正常?
- 10岁男孩身高多高?10岁男孩身高应该是多少?
- 肉松蛋皮寿司的做法(黄瓜)
- 艾滋病家庭在护理宝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 自制面皮的做法(黄瓜)
- 幼儿饮食存在五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