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张绣


曹操迎帝都许,控制了权力 , 短短几个月,朝廷便得到了相对稳定,显露出一个政治家的治国安邦之能 。
当然,曹操在谋决诸多大事的时候,考虑更多的依然是军事 。在他看来,一切都要服务于军事 。为国失贤则亡,军无粮秣则难久 。一句话,用贤,备粮,都是为了军事的需要 。所以,几件大事略定便即谋划逐鹿,以期完成更大的抱负 。
南征张绣
曹操据许,拥有兖、豫二州的时候 , 群雄割据的军事局面已成定势:北面,袁绍据冀,并控青、并二州,公孙瓒据幽州,张杨据河内;东面,吕布据徐州,袁术据淮南;南面,刘表据荆州 , 张绣据南阳,孙策据江东;西面,韩遂、马腾据凉州 , 张鲁据汉中,刘璋据益州 。
这是一种自己居中的军事态势 , 如果策略运用得当,便于各个击破;反之,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则四面受敌,处敌包围之中,前后牵制,左右掣肘 , 将使自己处于内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之中 。
客观形势的复杂性,为曹操带来了困难,也为曹操提供了一个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 。
曹操本拟先取吕布 , 但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其一 , 张绣自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引兵向南,人据南阳 , 成了直接威胁曹操的最近之敌;其二,袁术称帝于寿春,天下共愤 。适应这种变化,曹操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用兵计划,决定:第一,先除近优,南征张绣;第二,利用矛盾,观吕布、袁术战于淮海之野,待机而歼之;第三,然后北战袁绍 。
适应这一战略要求,曹操确定了暂时稳住袁绍、麻痹吕布而先行讨张绣的策略 。
张绣,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西南)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 。张济、李傕、郭汜、樊稠等皆董卓部下,听从贾诩之议,攻长安,为卓报仇,败走吕布,杀死王允 。李傕等皆封将军,并为列侯 。张济为镇东将军,出屯弘农 。后傕、汜相攻,张济自陕来和解二人,献帝以张济为骠骑将军 。张绣随叔在军,以军功升为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
张济屯弘农,荒年不收,士卒饥饿,南向就粮,在攻?今河南邓县)时,被流矢射中而死 。张济死后,张绣领其众 。
据说,张济中流矢而死 , 荆州官属皆向刘表道贺,表对大家说:“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 。”于是派人去表示接纳张济之众,“众闻之喜,遂皆服从” 。这样,张绣与刘表便在事实上形成了军事联合 。
对于张绣与刘表联合这件事 , 贾诩起了不小作用 。贾诩,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董卓人洛阳,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 , 说李傕等攻长安;傕控朝政时,拜尚书、宣义将军;天子东返,上还印缓,投靠将军段煨;张绣在南阳,贾诩阴结张绣,“绣无谋主 , 亦愿得诩”,遂派人将其请至南阳 。贾诩为了促成张绣与刘表的联合 , 南见刘表,表以客礼待之,并以己“无宾主礼”自责 。
双方达成谅解,相约联合,绣屯宛,为表“北藩” 。这样,张绣便有了立脚地,刘表也得到了北面屏障 。
宛(南阳)与豫州管辖之颍川、汝南等郡紧相连,距许也不甚远,且是兵家必争之地 。张绣屯兵南阳,曹操如果东向,无异于有一把尖刀插在背后,如不拔除,难免后顾之忧 。
曹操用兵,颇重量敌、度地、远近之计 。张绣突然自西而来,在曹操看来,虽然增加了一股敌对势力,但也有点正中下怀 , 因为:第一,张绣的兵力是诸雄中最弱的一股;第二 , 张绣驻宛不久,根基不厚,立足未稳;第三,距离最近,便于进击;第四,这样一股相对软弱的敌人和屯兵态势正好为他提供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试兵机会 。试兵如获成功,将给士气以极大鼓舞 。因此,曹操果断地调整战略——先征张绣 。
曹操南征张绣 , 军临清水(今河南白河) 。张绣知力不能敌,举众投降 。曹操兵不血刃,进入宛城,一时忘乎所以 。操本好色,见张济妻,即张绣之婶母貌美 , 纳于营中 。这无异于让张绣蒙受耻辱 。绣见曹操如此德行,非常痛恨 。又,“绣有所亲胡车儿 , 勇冠其军 。太祖爱其骁?。?手以金与之 。绣闻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 。”“太祖(曹操)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 。计漏,绣掩袭太祖 。”张绣掩袭曹操是与贾诩共同策划的 。
贾诩本来是劝张绣投降曹操的 , 现在亦感曹操为人太不地道,因又出计先发制人 。《三国志?张绣传》注引《吴书》说,绣降,用贾诩计,请求曹操批准自己的军队经过曹营迁出城去 。又说 , 因为“车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 。曹操皆听之 。“绣乃严兵人屯,掩太祖” 。当时 , 曹操及其将领均陶醉于得意之中,毫无戒备,及战,即败 。骁将典韦战死,曹操被流矢射中右臂,战马被射伤不能行,幸长子曹昂把自己的战马给了他,才脱离了危险 。长子昂、侄子安民皆遇害 。年仅十一岁的曹丕少年机警,乘马得脱 。
曹操军败 , 还屯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 。张绣乘胜率骑兵追击,“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 , 只有于禁“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 。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 。”张绣的追兵,被曹操击败 , 张绣退保于穰(今河南邓县),与刘表合兵 。
第一次征张绣,失败而归,完全是由于轻易得胜,忘乎所以,行为失检 , 处事不慎,麻痹大意所致 。以曹操之智能,当然深知其失败的原因所在,但他没有这样去总结,而是从鼓舞士气的角度,避重就轻而进行了总结,并表示今后不再犯同类错误 。曹操对诸将说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 。吾知所以败 。诸卿观之,自今巳后不复败矣 。”曹操如此总结失败原因,认为失在没有让张绣交人质 , 无异于自我解嘲 。但这恰恰就是曹操的风格 。
曹操自舞阴还许,南阳、章陵(今湖北枣阳东南)诸县又叛附张绣,曹操派曹洪讨伐,“不利 , 还屯叶(今县南),数为绣、表所侵” 。
张绣盘据南阳这块心病不能不除 。同年,冬十一月,曹操再次南征,至宛 。又临清水,想起因自己的失误而使典韦等许多将士阵亡 , 因而在清水边上举行了祭奠阵亡将士的仪式,“嘘欷流涕 , 众皆感恸” 。随后攻拔刘表属将邓济据守的湖阳(今河南唐河南),生擒邓济,并攻下了舞阴城 。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第三次征张绣 。军师荀攸从征,荀攸劝曹操待机而动,说绣与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 , 势必离 。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 , 其势必相救 。”曹操没有听从荀攸的意见,进兵把穣包围起来,刘表果然来救,曹操又一次失利 。“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 。刘表把曹操的后路切断了 。时有袁绍叛卒来言,袁绍部将田丰劝袁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 , 四海可指麾而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