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出自于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作,全诗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时的田园景象和农民生活,这六十首诗分为春、晚春、夏、秋、冬五个部分,每个部分12首,而《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二十五首正是初夏之首篇,又被成为《夏日田园杂兴》,夏日之初,是农忙之初,水稻成熟之际,村民都会下地忙活,所以,我觉得范成大诗中的“日长篱笆无人过,惟有蜻蜓侠蝶飞”是写的农忙时期,具体原因需要根据范成大做此诗的背景动机、所处之地的习俗、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分析 。
范成大生平介绍及创作背景

  • 范成大的生平介绍

【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出生于战乱时代,4岁便承受战争纷扰,15岁遭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勤学苦练,在29岁中进士,为官27年,仕途平稳,更是一直怀有高尚的民族气节、高洁的人格品质,诗词中尽显对农民的同情、乡绅丑陋面目的揭露,并寄予对贫苦农民深深地关切,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走在基层的好干部” 。
淳熙九年(1182年)疾病缠身的范成大辞去副宰相的职位,选择告老还乡,那年他56岁,归隐于苏州灵岩山南的石湖别墅 。
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文章插图
  • 《四时田园杂兴》的创作背景

淳熙丙午(1186年),60岁的范成大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并作序称:
“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首,终岁得六十首” 。
在这六十首诗篇中,范成大按照四时的顺序,分为“右春日”、“右晚春”、“右夏日”、“右秋日”和“右冬日”五个部分,各十二绝 。后人又将这五部分划分为四季之诗,分别为《春日田园杂兴》《夏日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反映我国封建时期以小农经济为单位的劳作活动的艰辛,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
隐居期间,范成大并未像陶渊明一样亲自躬耕于田野,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而是选择去真实记录农民四时的活动,深刻的反映了农民劳动、农家风俗、农村景物和农民的喜怒哀乐,真正散发了田园的气息 。
根据这六十首诗歌的五部分划分,可以知道第二十五首,正是处于《夏日田园杂兴》的首篇,时值五月的初夏,天气回暖,庄稼将熟,打响了农忙的前奏 。
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文章插图
吴地夏收始五月,忙得人们无影踪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全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在这首诗中,范成大真切的勾勒了梅子金黄时的季节,即农历四五月,阳历六七月,麦花、菜花变得稀少了,花果长成了,农民都下地忙活了,自己呆在家里,看到这夕阳西下,无人走动,便看到蝴蝶、蜻蜓翩翩起舞 。杨万里曾在《小池》中描写荷花,写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再看范成大的“蜻蜓、蝴蝶”再一次交代时间——夏日来临 。
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文章插图
  • 农历五月即将成熟的庄稼,需要农民去做更多准备工作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农民的田园活动从未间断过,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施肥、捉虫、除草、浇水等维护活动,只不过维护是有间断性、周期性的,而一旦入了夏,特别是在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左右,正是农作物繁忙的季节,时称“春收”,北方有“收麦”之称,南方有“割稻”之说 。
而范成大隐居的地方在苏州,位于我国长江以南,为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农历五月,水稻也大概处于收获的季节,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篇》中可以看到诗人以“梅子熟了”点名节令,更以“麦花雪白、菜花稀”来表明田地里农作物已然过了衍花的季节,在这烈日炎炎下,将要成熟的粮食 。古时候的人们,由于交通运输不便利,只能在田园空旷的地方开辟一块地方,俗称“打场、碾场”,用来盛放成熟的庄稼,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去农村故人家做客时,作下诗篇《过故人庄》中写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其中“场圃”既有菜园之意,也有“谷场”之说 。
再如《秋兴田园杂兴》写道: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
这里出现的“新筑场泥”、“家家打场”足以见得“打场”“碾场”是农户最基本的准备活动 。
所以,范成大在这个时节用一种联想的笔法,想到庄稼将要成熟,并不是农忙之时,却要做好准备工作,这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让村民都去田地里劳作了,方能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日落西下,人烟稀少,蜻蜓蝴蝶相伴,无人打扰,一派寂静,反而在联想田地里的农民,该是多么忙碌啊!
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文章插图
诗人胸怀天下,兼济苍生,并无“农闲”之意
不同于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悲痛呼吁,也不同于白居易《卖炭翁》对权贵的讽刺,范成大反而注重景物描写,寓情于景,是继陶渊明之后,又一山水田园诗追求情景合一、天人之作的伟大诗人,在范成大的诗中,很少见对贪官污吏的直接呼呵,更不显自己对天下苍生直接的同情,反而是诗情画意,默默流淌,含情流入人们的心底,诗中之画油然而生,轻轻地刺痛人的心,再慢慢体会诗中之意 。
范成大这六十首诗,真切的反映了”农民忙“、”农民乐“、”农民苦“,他诗化地反映农村生活,是建立在士大夫的角度去同情农民,更是渴求农民现状能被改善 。
  • 他在记录“农家乐”时,主要是集中在农村的节日中,如寒食节、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等 。在写乞巧节时,在《秋日田园杂兴》中写道: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
诗词中,写牛郎织女的凄惨爱情,写民间百姓的人声鼎沸,尽显农民喜乐 。
  • 在记录“农民忙”时,主要体现在农民常年的辛苦耕地、收获、售卖等一系列的农村劳作 。如《夏日田园杂兴》首篇“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深刻描绘了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衬的村庄一片宁静;再如《春兴田园杂兴》中记载养蚕时的忙碌: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
寥寥几句,便写出了养蚕时农民们都待在家里,专心劳作,没有走街串巷的人,一派宁静,只是会在采桑的时候驻足聊天,短暂相逢 。
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文章插图
  • 在记录“农民苦”时,多来表现政府苛捐杂税,农民税收繁重,苦不堪言,如在《秋日田园杂兴》写道: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
范成大通过收成时的风雨交加,来描写“稼穑艰难”,说今年的收成一半给了老天爷,一半给了政府官员,深刻揭露了,农民因为天气原因,劳作辛苦,更因为政治昏庸,饱受统治者剥削之苦 。
纵观《四时田园杂兴》六十篇,多写农民的苦难,诗人范成大意在通过田园的景象,来反衬农民繁忙的辛苦,所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描写了蝴蝶戏舞,蜜蜂采花无疑显露了农民在田园里,留的安静的村庄无人扎堆聊天、无孩童喧哗嬉戏,足以见得农忙的现状 。
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文章插图
结语
范成大作为我国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自小经受苦难,对劳苦百姓有着深刻的同情,为官数载,时刻心系百姓,关忧苍生,所以才会在诗中饱含对农民深切的忧虑 。隐居之后的范成大,依然写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来记录农民农村的生活,在他的诗中,不仅有烟柳画堤,更有霏霏稻花,侧露百姓生活,实表同情之心 。他借景抒情、以景为情的写作手法让很多人称赞 。钱钟书称赞说他“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鲜明的刻画一个比较完全的田园风貌 。”确实,范成大的诗词中,不仅勾勒出诗情画意,更是显示了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在他朴实的言语中,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普通又不寻常的“民间百态图” 。
作者:蔡小记
参考文献:
台伶俐,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人文关怀
戴建业,《两宋诗词简史》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肥大了;麦花一片片雪白,油菜花大多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但是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南宋的范成大,中兴四大家之一,江苏苏州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大型组诗,一共六十首,描写的是一年四季田园风光 。写这些诗的时候,作者已经退休,心态平和,充满了对生活劳动的热爱 。此首诗前两句用黄、肥、白、稀写出了江南农村景色特点,有形有色 。后两句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状况,初夏正是农忙时,村民早出晚归,村中寂静,白天无一人在家,都在辛勤劳作 。最后用蜻蜓和蝴蝶来衬托村中之静,以动寓静,更显寂静 。
全诗无一子描写繁忙劳作景象,但聊聊几句就能让人沉醉于江南美景,身临其境感受到劳作繁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