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那么这句话中的“早”和“晚”是指什么呢?反复问了“度娘”,又查了很多资料,无外乎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就是指一天中的早晚,立秋点在立秋日的中午12点之前,就叫“早立秋”,反之叫“晚立秋” 。另一种说法是指月份的早晚,立秋日在阴历6月份叫“早立秋”,如果迟到阴历7月份才立秋,就叫“晚立秋” 。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这两种说法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进一步追问一下,为什么“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呢?这两种说法就都显得毫无科学根据了,现有材料上即使有些解释,也是牵强附会或闪烁其辞,说这都是老农的经验之谈 。二十四节气的历法属阳历性质,主要和太阳有关;而我国的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周期确定的,属阴历性质,主要和月亮有关 。我国的农历属阴阳合历,就是这两种历法的简早拼合,但这两种历法分属不同体系,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阴历6月和7月立秋,都与立秋后的冷热无关 。至于立秋点是在早晨还是晚上,更与立秋后的气温高低无关 。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笔者认为,这里的“早”与“晚”是相对于庚日而言的 。因为暑有三伏,热在三伏,初伏始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而末伏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天干共十位,庚为天干第七位,以庚日为界点,那么与庚相对的就是乙 。这样,丙、丁、戊、己就在庚日之前,而辛、壬、癸、甲就在庚日之后,乙正好在不前不后的中间 。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我们可以统计一下,如果立秋日正好在庚日,那么秋后的伏天就只有10天;如果立秋日正好在乙日,那么秋后的伏天就是15天;如果立秋日早在庚日之前,乙日之后,那么秋后的伏天就在10~15天之间;如果立秋日晚在庚日之后,乙日之前,那么秋后的伏天就在15~19天之间 。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这就是说,早在庚日之前立秋,那么秋后的伏天就短,最短只有10天,故曰“早立秋,凉飕飕”;晚在庚日之后立秋,那么秋后的伏天就长,最长可达19天,故曰“晚立秋,热死牛” 。2020年的立秋日就在庚日之后的壬日,属晚立秋 。这样,秋后的伏日就长达18天之久,甚至处暑节气内还有3个伏天,这么长的秋后伏天真难熬,简直热死牛啊!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2020年的立秋在庚日之后的壬日,属“晚立秋”,立秋之后的伏天长达18天,伏天难熬啊!故曰“热死牛” 。不过,“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其实并没有这么大差别 。秋老虎厉害,秋后还很热,这是事实 。早立秋,无非是秋后伏天时间断些,很快就会过去,不至于马上就会感到“凉飕飕” 。晚立秋,无非是秋后伏天时间长些,让人感到有点难熬,也不至于就“热死牛”!总之,立秋后,伏天的暑气热浪已成强弩之末,热虽热,其势不足以热死牛,无非就是长两天短两天的问题 。老农用这种夸张的说法,无非就是强调这立秋后伏天长短的问题及其差别 。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明天即2020年8月7日,是立秋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这是民间在立秋时分占卜预测天气时的说法 。原话也可能为: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在这两句话中,早晚与朝夜相对 。可见,前一句也许流行于北方各地;后一句也许流行于南方各地 。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立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按照后一句话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由于早晚就是指的朝夜,所以很显然,“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中的早和晚,指的肯定是立秋日当天正式进入立秋的时刻的早晚了 。而不是说,按照农历七月朔(初一)为界来划分的立秋日的早与晚 。
有人说“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是东汉崔宴在农书《四民月令》中写的,估计是以讹传讹,是大家相互抄袭的答案 。因为,第一,这词句不像古人写的;第二,查遍了留存到现在的已经缺损的原文,也没有这句话 。有的,是下面这一句:
向秋节,浣故制新,作袷(即古字夹)薄,以备始寒 。
向秋节即是立秋,也就是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的时间,集中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 。立秋日,洗旧做新,准备夹被,因为天气从今日开始转凉了 。从周代开始,天子就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 。为什么去西郊?因为,在古代方位与四季是一一对应的,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 。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七月是秋天的开始 。不过,月份是以月亮的运行为准的,而立秋是以太阳的运行为准的,所以,立秋日往往不能正好处在七月朔(初一)这一天,以七月朔为界,往前或者往后都是可能的 。
再来解释一下早晚吧 。立秋日当天,太阳刚刚处于黄经135°的时辰,早于中午12点(正午时分)即为早,晚于中午12点(正午时分)即为晚 。那么,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样的说法,靠谱不靠谱呢?
这些都是民间所谓的经验之谈,这些田间地头或者饭桌炕头之上的侃侃之谈,并不准确 。并且,这句话的出现,也许是近1-200年之内的事,由于民间占卜的需要 。那为什么又流传甚广呢?因为最起码的,错一半对一半,有50%的准确率嘛 。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意思】可见,有些民间俗语只能听听而已 。不过,另外一些俗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比如,过了立秋不吃西瓜之类的俗语,就有它的参考价值 。因为,天气转凉之后,少吃西瓜,对肠胃有好处呀 。这其实与古代的崔宴崔大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