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来就长久了
郁达夫先生在他的散文《杭江小历纪程》与《浙东景物纪略》里,称金华及周边地带为“浙东”,很多人看了以后不明白 。按我们现在的地理概念,金华明明处在浙江中西部嘛,怎么又会归为“浙东”的呢?
细究起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
由于古人和今人的交通方式不一样,对于地理方位的认识也很不同 。我们今天去杭州,一般都是乘汽车或坐火车沿浙赣线北上,要经过义乌 。可是在古代的时候,由于水路是最便利和最省人工的交通方式,金华人去杭州,都是坐船经兰溪顺流而下的 。哪怕是地理位置离杭州更近的义乌、东阳一带也是如此 。看起来,像是绕了个大弯,明明要去东北方向,结果却先向西南行 。
其实,浙江的钱塘江、富春江、兰江、衢江一线,在古代不光光是本地区人民外出的主要途径,也是闽北、赣东与皖南一带老百姓走向全国的重要通道 。比如福建人越过仙霞岭,江西人经玉山到常山,徽州人沿新安江,至此都可入船,沿杭州、苏州、南京、扬州等大都会到达更广袤的北方地区 。从历史上看,钱塘江上流水系一直是京杭大运河运力的重要延伸 。从理论上讲,只要在这一带乘上一叶扁舟,便可以一路直抵帝国的心脏———北京,中间不需要更换任何交通工具 。这在交通方式落后的古代是一种让人无法回避的选择 。
由此这条水路塑造了大多数人,不管是远途行客还是本土居民对这一带的地理认知,他们天然地会以这个水系为参照来划分浙江的疆域 。当一个来自中枢的官员在钱塘江口准备上船的时候,固然视远处仿佛若在眼前的绍兴、宁波为“浙东”,即便在一直逆流上溯到建德、兰溪时,面对东方从万重青山中升起的白日,他也很难改变这样的看法 。所以和它省多以南北分疆不同,浙江历来都以东西划界的 。以钱塘江及其上游水系为尺度,浙江明清以来的州府俗称为“上三府”与“下八府”,上三府为杭嘉湖地区,今天称浙北,从前为浙西;下八府为宁波、绍兴、台州、金华、严州、衢州、丽水、温州,严州即今建德一带,称为浙东,包括了今天的浙东南与浙江中西部地区 。
不过浙东与浙西的正式得名大概和唐代中晚期时在这一带设立的行政机构“浙江东道”与“浙江西道”有关 。
“道”在唐代原为监察机构,涵义略同于汉代的州,后来渐有行政之实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我们这一带原属“江南道”,江南道太大,东达江浙,西抵黔蜀,后来到中期玄宗时,又把它拆分为江南西道与江南东道 。我们这一带属江南东道 。即使是这样,它还包括今江、浙、沪二省一市的大部与福建、安徽的部分地方,管得太“宽” 。唐安史之乱后,就把这个江南东道又一分为三为浙江西道、浙江东道和福建道,浙东之名竟由此而得 。那时全国都一样,“道”越分越多 。
唐代的浙江东道下辖睦、越、衢、婺、台、明、处、温八州,睦州即严州今建德一带,越州是绍兴,明州是宁波,处州是丽水 。这个范围还是很大,已经大致和今天的省相同了,除了浙北的杭嘉湖外,浙江的一大半都被包括进去了 。而浙江西道则包括了浙北、苏南以及皖南的徽州等地,与浙江东道一起号称两浙,范围也不小 。这才是我们后来称的浙东与浙西的本义,它跟我们今天的概念很不一样 。
宋时改“道”为“路”,浙江以及周边地带为“两浙西路”与“两浙东路”辖区,金华属两浙东路 。元代区划虽重行省,但为军事辖制,犹有“道”之名,江浙行省下设有浙东道宣慰使司,治所先后在宁波、绍兴、金华、丽水、温州间迁徙不定 。丽水、温州等浙南山区从前也属浙东,这实在是令今人想不到的 。而金华的浙东之名竟由此而坐实,历明清而未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 。我们生为浙东人其实已有千年之久!
提起浙东之名,让人与有荣焉的是在这块土地上曾经诞生过中国古代儒家学术的一个重要派别———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发轫于南宋,发达于明清 。南宋时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及温州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统一;明清时又有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于经、史两途绍武前贤,发扬光大,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影响巨大 。尽管那已经是局限于宁绍等小范围的“浙东”里了,但一提起浙东,还是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文化自豪感,展开丰富的联想 。
真正让浙东之名丧失本来涵义的,正是本文开头所提的郁达夫写《杭江小历纪程》的时代,随着“杭江铁路”的开通,这条原定只在杭州至衢州江山间通行、后来延伸成浙赣线的铁路,渐渐改变了浙江的地理格局 。由于钱塘江上游的内河航运优势丧尽,人们出行不再选择费时费力的轮船,而代之以更方便、快捷的火车与汽车 。没有了浙江水系的参照,浙东、浙西之名的含义渐渐失去意义,最后湮没在历史的烟尘深处 。
有意思的是,其实据说当初国民政府在规划浙赣线时,原本也打算让它沿着衢江、兰江、富春江一线走的,后来经过勘探、比较,觉得从这一带走,山高路陡,又临水,需要打的隧道与建的桥梁太多,施工难度太大才作罢 。这才改成今天这样的走法 。毕竟那是一个国力并不强的时代 。不过,这也间接造就了今天兰溪的衰落与义乌的崛起 。这样,浙东之名就最后一次失去了存在的机会了 。
从报纸等媒体上公开的资料上看,比较权威的名人们继续称呼金华为“浙东”的最后一次,大概要属戏剧家田汉同志在1962年为进京演出的浙江婺剧团题的诗,诗中道:“璞玉浑金尚可求,英雄儿女入燕幽 。浙东不信山川美,更有新声属婺州 。”这是距今不过只有半个世纪之久的事 。
“浙东”之名真正废除,大概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定位更精确的地图被大量翻印,电视天气预报里的卫星云图以及手机上的GPS定位图也被广泛传播,传统的地理感知方式被改变,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今天的视角比古人更高与更科学 。这时如果还继续以“浙东”之名来称呼金华,确实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

文章插图
在古代浙江地区被称为吴越之地,这其中就存在分歧,两种文化融合过程当中,避免不了差异,比如以钱塘江为主划分为浙西和浙东 。

文章插图
浙西以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为主,凡是其三府之右,皆为浙西,而以绍兴、金华、衢州、丽水、严州、温州、处州等八府,皆为大江之左为浙东 。
金华之地被称为浙东,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古时候金华水系特别发达,北上经杭州、上海、苏州、扬州(京杭大运河),可以直上北京 。
南下可经常州、上饶、鹰潭、南昌、九江等地,所以金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连接南北方水运重要交通枢纽 。

文章插图
因此金华经常被称为浙东,况且在古代朝代里,两浙之称由来已久,朝廷上也以此划分浙江区域,经常在电视剧可以看到两浙总督的官名,这就是浙东与浙西的总称 。
【浙东七州哪些:中国古代的“浙东”与“浙西”】金华作为浙东地区的代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水路发达,成为古代人们远行的必经地方 。
推荐阅读
- 哪些是科普书籍的图书
- 葱头久放不干的方法有哪些呢
- 农业生产种类有哪些,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 长期资产包括哪些
- 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 金融学是学什么的 有哪些课程
- 含瘦素的食物有哪些,什么食物含瘦素最高
- 今年首次寒潮来袭,多地大降温还有暴雪,对农业会有哪些影响
- 哪些蔬菜炒前要焯水
- 二线品牌木门排行榜前十名 二三线木门品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