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文学水平而言,李白和陶渊明谁更厉害#
【作者】神木市特殊教育学校 杨宇
2022年7月23日

文章插图
一、自幼修习儒经典,闲静善事抱孤念
陶渊明曾祖陶侃,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为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寄迹风云,忌兹辄喜”,具体事迹不可考 。有一庶妹,陶渊明三岁,嫁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称程氏妹 。其父尚有一妾,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陶渊明文章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 。二十岁家境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

文章插图
二、少学琴书爱闲静,开卷有得然忘食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早年受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路思远远”的志向,受道家思想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他身上,同时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

文章插图
三、营一饱少许有余,非名计息驾闲居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游宦生涯,谋生路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为生活所迫出任低级官吏 。短暂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他出任江州祭酒,不堪吏职,辞官归家 。州里召做主簿,辞却此事在家闲居 。隆安二年,渊明加入桓玄幕 。隆安四年初奉使入都,五月还家,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归林》,表达他家的渴望和对园林旧居的怀念 。

文章插图
四、动荡仕耕十余年,他看透官宦生活
一年后母丧回浔阳,三年丁忧期满,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他既想为官一展宏图,仍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义熙元年三月,渊明为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动荡仕宦十余年,他厌倦也看透官宦生活 。义熙元年八月,渊明最后出仕,为彭泽令 。十一月,程氏妹卒武昌,渊明解印辞官,正式开始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

文章插图
五、以往田园是地主,此时劳力近农民
此时渊明,政治态度明确,思想也进入成熟时期 。不同之前躬耕生活,以往田园生活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得更多,接近一般农民生活 。期间创作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义熙四年六月中,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 。义熙十一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应征 。义熙十四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结交渊明,二人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轶事颜公子付酒钱 。

文章插图
六、四无人居坟嶣峣,马仰天鸣风萧条
元嘉四年,檀道济闻渊明之名,看望他赠粱肉,劝他出仕渊明拒绝 。同年,渊明卒浔阳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荒草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可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便作于逝世前的两个月,即九月 。

文章插图
七、正准备飞不能飞,为大鹏唱临终歌
陶潜出世,潇洒风度千古第一,李白《临路歌》竟不如他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在李白的眼里看作自己的精神化身 。正准备奋飞,已经飞到不能再飞,他为大鹏唱临终歌 。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又非常执着于理想 。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流露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惋惜 。

文章插图
八、李白十五有诗赋,名流推崇与奖掖
长安元年,李白,字太白 。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祖籍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家世家族不详 。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李白五岁,发奋读书 。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得到社会名流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干谒活动 。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 。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增长阅历见识 。

文章插图
九、李白居安陆寿山,许圉师孙女结婚
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远游 。再游成都、峨眉山,舟行东下渝州 。开元十三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 。秋,病卧扬州 。冬,离扬州北游汝州至安陆 。途经陈州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

文章插图
十、多次谒见裴长史,遭人谗谤终为拒
开元十六年,土蕃屡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岁 。早春,出游江夏,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 。李白二十九岁 。在安陆 。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 。春在安陆 。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 。

文章插图
十一、秋到嵩山恋故友,山居所在有隐意
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结识其子张垍,寓居玉真公主别馆 。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 。暮秋游邠州,冬游坊州 。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 。开元十九年,玄宗宦官,尤宠高力士,四方表奏,皆高力士所决 。十月,玄宗驾幸洛阳 。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自暴自弃,与市井之徒交往 。初夏,离长安,经开封,到宋城 。秋到嵩山的中岳,恋故友元丹丘山居所在,有隐居意 。暮秋,滞留洛阳 。

文章插图
十二、李白石室桃花岩,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年十月,玄宗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可将贤才向朝廷推荐 。十二月,归还洛阳 。李白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 。秋,自洛阳返安陆 。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

文章插图
十三、李白由于家庭故,只能走献赋之路
开元二十二年正月,李白为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赋云:“穹崇明堂,倚天开兮 。”又云:“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 。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按赋中有“臣白美颂”等字样,疑太白曾以此赋在东都洛阳进献玄宗 。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写作目的为求官,“以大道匡君” 。由于家庭缘故,李白只能走献赋之路 。

文章插图
十四、李白结识贺知章 ,上前拜见呈诗本
开元二十三年,玄宗狩猎,李白西游献《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是年,李白结识卫尉张卿,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诗,接近统治阶级上层 。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立刻上前拜见,呈上袖中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

文章插图
十五、玄宗每宴请郊游,李白侍赋诗纪实
天宝元年,玄宗看李白诗赋,十分钦慕,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问一些当世事务,李白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赞赏,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 。玄宗每有宴请郊游,必命李白侍从,用他敏捷诗才,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玄宗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有人因此产生嫉恨之心 。

文章插图
十六、宫人恨谗谤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 。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厌倦,始纵酒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酒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人恨之谗谤,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夏,李白到洛阳,遇到了杜甫 。

文章插图
十七、三人畅游评论诗,纵谈天下为国忧
此时,李白名扬全国,杜甫风华正茂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在杜甫面前倨傲 。两人平等身份,建立深厚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访道求仙 。同年秋,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

文章插图
十八、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完满结果
这年秋冬之际,李杜又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正式履行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结果 。天宝四载秋天,李白与杜甫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们两相约,三会见,知交之情加深 。一道寻访隐士高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

文章插图
十九、永王败李白入狱,宋若思崔涣营救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李白与妻宗氏南逃 。当涂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返宣城避难剡中,溧阳与张旭相遇 。闻郭子仪、李光弼河北大胜,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沿长江西上,庐山屏风叠隐居 。天宝十五载、至德元载正月,安禄山洛阳称大燕皇帝 。郭子仪、李光弼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郡 。安禄山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兵败,李白浔阳入狱,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宋若思幕僚,为宋写文表,跟随他到武昌 。

文章插图
二十、乾元二年关中旱,大赦李白获自由
宋若思很重视,再次向朝廷推荐,终被判罪长流夜郎 。李白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 。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至江陵入三峡 。乾元二年,关中大旱,大赦全免,李白终获自由 。他顺长江疾驶而下,《早发白帝城》反映他当时心情 。到江夏,老友良宰正做太守,李白逗留一阵 。乾元二年,与贾至泛舟赏月洞庭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 。不久,又回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两年时间,往来两地之间 。

文章插图
二十一、李白因病回金陵,当涂投奔李阳冰
李白因病回金陵,生活窘迫,投奔当涂县令李阳冰 。上元三年,李白病重,病榻上手稿交李阳冰,赋《临终歌》去世 。关于李白之死,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旧唐书》,“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第二种死法,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请缨杀敌,病死李阳冰处;第三种死法,当涂江上饮酒,醉跳水中捉月溺死 。不管哪种死法,与永王李璘谋反有关系,是不争的事实 。

文章插图
二十二、陶潜为流芳青史,李白想一展抱负
陶潜个性比较收敛,而李白自比圣人 。陶潜是“吾愿已足”,李白是“壮志未酬” 。与陶潜相比,无可否认,陶潜对生命的意义的人生比李白要高一筹 。其实,李白的成就,比陶潜更有名垂青史的可能,但他没陶潜那么豁达 。陶潜以为人生能得以流芳青史便已足矣,李白的心思却不仅仅在此,他想在活着的时候就一展抱负 。他们心思不同,但结局却是相同的,毕竟他们是同一类人,只不过在诗歌的成就方面有高低而已 。

文章插图
二十三、陶渊明略高一筹,文章比李白高明
人生当如桃李,不求万古流芳,但亦至少要在人类历史上稍微留一点痕迹,让后人感谢你曾为社会进步做了努力,不妄来这个世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否则是一种浪费,或者遗憾 。陶渊明和李白是各自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而两人的个性、诗风、人生理想有很大差异,所以历代评论家和学者将陶、李二人加以比较者并不多,我认为,从文学的角度,陶渊明略高一筹,因为,他的文章写的比李白高 。

文章插图
二十四、李白自称酒中仙,陶潜采菊见南山
二人嗜酒,李白嗜酒家喻户晓 。《旧唐书》本传称其“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浪迹江湖,终日沉醉” 。李白著名诗篇多酒后而作,“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而陶渊明自称“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今存陶诗一百二十四首,内容涉酒者达五十五首,占陶诗一半的分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脍炙人口 。

文章插图
二十五、消沉苦闷陷颓丧,恬淡静穆显欣喜
在临死时,陶公还“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饮酒对陶渊明人生及文学创作,有重要意义 。陶渊明与李白的饮酒诗,都可分两个类型、两种情调 。饮酒陶诗有的消沉苦闷,陷于颓丧,如“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有的恬淡静穆,于平和中显出欣喜之情,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文章插图
二十六、李白诗狂荡不羁,陶潜冲突达调和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息动,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太白饮酒诗狂荡不羁、一泻千里、潇洒飘逸,如激流、峭壁、飓风,其一等作品则平和舒缓或者深沉宁静 。就两人各自来说,陶诗从消沉苦闷到平和欣喜,精神境界提升,“由冲突达到调和”;李白两种饮酒诗完全对立,豪放狂傲与平和冲淡,为李白诗歌壮美和柔美两个方面,反映人类的普遍情感,豪放狂傲表现独一无二的李白本色 。这一点陶渊明无法比拟 。

文章插图
二十七、李白陶潜柔美诗,确实有相似之处
陶、李二人二人个性的不同,我认为,李白与陶诗柔美方面,确实有非常相似之处,但这只是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及太白诗风的丰富性,但总体来说,太白饮酒诗的基本风格是豪放、壮阔、狂傲,充斥着躁动不安的情绪,与作者一贯的艺术风格相一致 。陶渊明饮酒则平缓、深沉、宁静,这也是陶诗的主要特点 。李白的饮酒诗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壮气势,渊明却如“山涧清且浅”般小巧玲珑 。

文章插图
二十八、尺有所长寸有短,李白陶潜不一般
【陶潜和王维李白归隐哪个好 尺寸有所短,寸有所长是哪个诗】综上所述,我们不能以点代面,对两个伟大的文学家,妄加评论,只能是某一方面相互比较 。所以,这个命题的说法,我不同意,可能会使我们误入歧途,因为,就是现代社会的不同时期的文学家,也很难进行文学方面的比较,只能看社会影响 。可见不论陶渊明还是李白的饮酒诗在其各自的创作中都不是游离于主体风格之外的作品,二人的饮酒诗与其其他题材的诗作具有相同的艺术风格,亦是作者人生品格的写照,正如任何人都不会把太白想作陶渊明或把陶渊明当作太白一样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20和36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白起和王翦有何不同为什么秦始皇能统一天下
- 猕猴桃和什么榨汁 猕猴桃跟什么榨汁好喝呢
- 杨超越和平精英捏脸数据 杨超越和平精英捏脸数据是什么
- 中秋节祝福语最短
- 鸡蛋干可以和土豆丝一起炒吗
- 莜麦有什么营养价值,莜麦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 女宝宝起名含彤字的名字,和彤字搭配好听名字介绍
- 端午节是屈原带来的,端午节和屈原有什么关系简写
- 白玉和羊脂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