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大部分来自这些日用品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大部分来自这些日用品


文章图片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大部分来自这些日用品


文章图片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大部分来自这些日用品


文章图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 , 吃饭、喝水、购物、出行……总有要用上它的时候 。

除了方便之外 , 它带来的污染也日益被重视 。 有人调侃说 , 等到人类灭亡的时候 , 塑料依然沉睡在海底 。

不仅如此 , 塑料早已被你吃进体内 , 更可怕的是 , 它可能已经通过血液渗透在体内的各个器官了 。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 , 告诉你微塑料是怎么进入体内的 , 并为你揪出身边的“隐形塑料” 。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季君晖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水环境工程中心副主任 吴辰熙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丁雪佳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
近日 , 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权威期刊《环境国际》(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研究中 ,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 , 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 , 这进一步引发了微塑料对人体健康长期影响的担忧 。

研究人员招募了22名健康志愿者 , 通过静脉穿刺获得全血样本 。 排除血液样本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后 , 在17人的血液中检测到了可量化的微塑料 , 平均每毫升血液中有1.6微克 。
其中最常见的塑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 其中 , PET、PS和PE分别占到50%、36%和23% 。
研究者表示 , 微塑料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是未知的 , 从科学上讲 , 微塑料通过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是合理的 。

此前 , 来自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调查来自中国11个省市参与者的粪便样本发现 , 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以及工作性质为粉尘暴露的参与者 , 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 , 体内微塑料含量的升高可能会加剧肠道炎症 。
微塑料是从哪儿来的?
2004年 , 英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微塑料”概念 , 通常认为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 , 有些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 。
联合国环境署出版的《2016年全球环境新兴问题》报告指出 , 环境中的塑料微粒分布越来越广 , 数量越来越多 , 全球都可寻其踪迹 , 甚至在5000米深的海底沉积物内 , 都监测出塑料微粒的存在 。
微塑料污染是多元化 , 其来源大致可分为陆地来源和海洋来源 , 陆源微塑料是主要来源 , 包括以下两种:
“初生”微塑料 。 由于工业需要而制造 , 常见于生活中的化妆品或者清洁用品 , 如牙膏和去角质膏中摩擦剂、纺织品和纤维服装等 , 这些微塑料通过废水处理厂被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
“次生”微塑料 。 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成的塑料颗粒 , 可以直接从海岸线或通过河流和污水管道进入海洋 。

前文提到的研究中 , 从血液检测出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各种生活用品:PET通常用于矿泉水瓶、饮料瓶和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层材料等;PS用于食品包装材料;PE用于包装薄膜和塑料袋;PP用于外卖餐盒;PMMA多用于电子设备和照明设备的外观 。
塑料微粒正悄悄伤害你
塑料微粒几乎遍布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目前 , 超过690种生物被发现摄入了微塑料 。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 , 都在被它威胁着 。
消化道损伤
微塑料会对生物的消化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 影响某些生物的繁殖率和体内的酶活性 , 环境中的微塑料还能影响生物群落组成和氮循环 。
引起炎症反应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艾丽丝·霍顿博士称 , 微塑料已经在实验室中被证明可以在实验条件下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

破坏免疫系统
微塑料原则上可以通过人类的胃肠系统转移到淋巴循环系统 , 通过胎盘被未出生的婴儿吸收 , 并且可以通过肺部被人体吸收 , 最终造成免疫系统的反应 , 影响身体细胞健康 。
导致癌症等多种疾病
由美国内分泌学会以及国际污染物消除网联合完成的国际权威报告《塑料、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健康危害》指出 , 塑料中所含的一些化学物质会扰乱人体内分泌系统 , 导致癌症、糖尿病、生殖障碍等疾病 , 还会造成胎儿及儿童神经系统损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