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微塑料被定义为长度小于5毫米(注意:5毫米是最大值 , 最小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塑料碎片 。 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Thompson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时提出 。 随后 , 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以及不确定的危害 , 得到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 。
自那以后 ,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 本应无人涉足的南极洲冰原、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 以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都被我们人类丢弃的塑料所污染 。
人类对环境投之以塑料废弃物 , 环境报之以微塑料 。 真的是”出来混 , 迟早要还” 。 如今 , 环境中的微塑料早已渗透到我们的食物、空气和水里 。
然而 , 摄入微塑料是否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风险 , 科学家们仍然在挖掘中 。
近日 , 发表在《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Letters》上的一项试点研究中 , 来自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带来了令人担忧的发现:与生活在同一地区的成年人相比 , 新生儿内脏中的微塑料浓度更高 。
北京时间12月23日 , 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顶刊《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IF=9.028)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 , 来自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通过调查来自中国11个省市参与者的粪便样本首次发现了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证据:体内微塑料含量的升高还可能会加剧肠道炎症 。
长期以来 , 塑料被认为是惰性物质 , 被摄入人体后 , 它们会通过胃肠道并经过胆道排泄 。 然而 , 它可能不像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无害 。 最近有研究表明 , 小于10μm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 , 并到达其他组织 , 可引起各种物种的肠道炎症、氧化应激、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紊乱和其他肠道健康危害 。
在这项新研究中 , 研究人员招募了50名健康志愿者 , 其中包括30名男性和20名女性;以及52名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参与者 , 包括31名男性和21名女性 。 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0.6岁和35岁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 ,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 症状通常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血便 , 以及体重减轻等 。 IBD容易反复发作 , 很难彻底根治 , 而且有潜在的癌变风险 。
研究中的健康参与者来自中国10个省 , 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山东、山西、四川和广东 。 IBD参与者来自中国11个省 , 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山东、黑龙江、湖北、湖南、辽宁、四川和浙江 。 所有参与者均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胃肠病学家诊断 。
研究人员采集了所有参与者的粪便样本 , 并收集了一份关于饮酒、饮食习惯和工作生活条件的调查问卷 。
通过分析粪便 ,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 , 两组参与者粪便中的微塑料形状相似 , 主要是片状和纤维状 。 然而IBD患者粪便中的微塑料颗粒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 , 达到后者的1.5倍 , 而且他们粪便中小于50微米的微塑料颗粒更多 。
研究人员在两组参与者粪便中共检测到15种微塑料 , 最常见的两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酰胺(PA) 。 前者通常用于饮料和食品容器 , 后者多用于食品包装和纺织品 。
研究人员发现 , IBD症状更严重的参与者粪便微塑料含量往往更高 。 这意味着粪便微塑料浓度与两种类型的IB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通过问卷调查 , 研究人员发现 , 两组中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以及工作性质为粉尘暴露的参与者 , 其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 。
【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南大团队首次发现这种习惯可能会加剧肠炎】总之 ,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IBD患者与健康人粪便中微塑料浓度存在显著差异 , 表明个体粪便中微塑料的特征可以为其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
推荐阅读
- 人类身体和血液中存在塑料微粒:霍金的预言,或将被验证
- 凸函数的詹森不等式
- Sbike动植物百科:世界最具代表性,攻击性最强的十大凶猛鳄鱼排名(上)
- 细思极恐!南极洲雪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含13种塑料,有致癌物质!
- 人类的进化史并不完整,缺失了13万年,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 意大利突现“半人类”婴儿,专家警醒世人:人类需要重视!
- 南极洲发现微塑料!美国成立UFO调查组,宣称调查结果绝不保密
- 地球尽头164,伍茉莉找到了!
- “绿色”的生物塑料真的很环保吗?它们是塑料污染的解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