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起起伏伏,养猪的出路在何方?

猪价起起伏伏,养猪的出路在何方?

猪价起起伏伏,养猪的出路在何方?

文章插图

猪价不稳定,近两年肥猪价格波动比较频繁,而且起落差价非常大,我们这里在2019年初,由于非洲猪瘟的危害,猪肉价格下跌到每斤7元,8月份后暴涨每斤超过元,今年年初肥猪价格从每斤19元下跌到9元左右,价格变化比较大,忽高忽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很明显,2019年造成猪肉价格暴涨的因素是非洲猪瘟惹的祸,造成今年年初肥猪价格开始持续下跌 因素是人为的 。

大家都知道,2018年下半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病传播速度很快,很快大陆各个省区包括海南省在内都感染非洲猪瘟疫病,一时间,国内生猪存栏数量大量减少,国内的猪肉价格是先暴跌然后出现暴涨,我们这里的猪肉从每斤10元左右下跌到7元左右 。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 。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暴涨,2019年6月份后,国内各个地方发生了猪肉价格暴涨,我们这里猪肉价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 。这个时间进入了养猪红利时期,出栏一头肥猪获得的利润超过1500元,养猪人是赚得盆满钵满 。

2019年下半年,国家为鼓励人们养猪,恢复生猪养殖,出台了养猪的优惠政策,国家最高给你500万补助,还有各种补贴和奖励,吸引了大量的跟风投资养猪的企业 ,新进入养猪行业的企业大多数是养殖业的门外汉,这些企业对生猪养殖规律不清楚,不懂生猪的经营与管理,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以工业管理模式组织生猪生产,没有按照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一见养猪利润这么高,不顾一切地签订养殖合同,大量养殖生猪,短时期内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 。这些养殖企业在春节后猪肉消费的淡季持续大量出栏肥猪,同时养殖超大肥猪,使肥猪上市量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供大于求的状况 。在养猪红利时期涌入养猪业的企业比较多,良莠不齐,相互竞争,不按规矩出牌,造成肥猪价格持续下跌 。同时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造成肥猪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因素,养猪业进入红利时期后,一时间大量的社会热钱涌入了养猪业,养殖企业数量增多,原来的养猪大佬们就不容易控制生猪价格和养猪利润,猪肉价格的话语权即将丢失,一些老养殖企业采取不惜血本地人为地大量增加春节后的淡季肥猪出栏数量,这种竞争使肥猪销售价格持续下跌,致使新进入养猪业的养殖企业亏本惨重 。一些新进入并且资金不雄厚和经营能力差的养殖企业就会因为竞争失败而放弃养殖,就会被淘汰出局,迫使体单力薄的企业尽快退出养猪业,重操旧业,竞争减少了,养猪业就会重新洗牌,新的垄断就会形成 。由于养殖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导致肥猪价格持续六个月的下跌,出栏肥猪的销售价格远低于生产成本,有的地方一度低过每斤5元 。


猪价起起伏伏,养猪的出路在何方?

文章插图

养猪的出路在何方?这是养猪人和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

一是消除垄断,现在是市场经济,物价是由市场的供需状况确定的,在养猪业,方方面面受到垄断的危害,每个地方只有一个屠宰场,造成养猪人销售肥猪受到屠宰场压价收割,抬价销售白囤猪,导致社会销售量减少,肥猪价格持续下跌 。育肥仔猪的价格垄断,现在肥猪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减少由于育肥仔猪发育过高造成的 。减少垄断就能够使养猪生产正常发展 。

二是规模养殖与散养相配合,不能过分强调大规模养殖,削弱中小型养殖场的作用 。近几年农村养猪政策的变化,环境保护、禁养殖区的划定等,新农村建设禁止村庄内养猪,这些因素使农村养猪数量大幅度减少,仅由少数几家超级养殖集团养殖往往容易发生 价格垄断 。几十年来没有发生猪肉价格波动这么频繁,别忘记农村养殖业对稳定和补充市场农牧产品的重要作用,不要多了就砍,少了就喊 。不要忘记,我国饲料资源是紧张的,必须充分利用中小型养殖场并且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饲料资源,减少饲料大量进口的负担 。大规模养殖就需要大量的配合饲料,就需要进口大量的玉米和豆粕 。而中小型养殖场是依靠粮食加工的副产品来养殖,如酒糟、粉糟等,可以降低肥猪生产成本,减少饲料原料的进口 。

三是项目补贴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只补助大型养殖企业 。

四是养殖企业要有养殖计划,不能继续按照工业化的经验管理方式组织生产,减少不懂生猪经营管理、不按市场需求生产产品、不按规矩出牌的养猪人,生猪养殖混乱的局面就会逐渐理顺,出栏就不可能集中大量超需求出栏,肥猪的供需就会逐渐达到平衡,肥猪价格就会趋于正常 。

【猪价起起伏伏,养猪的出路在何方?】


猪价起起伏伏,养猪的出路在何方?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