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炎热高温就是夏天的象征 , 但历史上有一个夏天却出现了结冰下雪的现象 。 1815年4月印尼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导致北半球气温普遍下降 。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一次火山爆发 。 这次火山爆发所喷射的物质高达1300亿吨 , 而且所喷出的火山灰一直抵达高至44公里的平流层 , 以致于远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地都可以清晰看见因火山灰而出现的日落彩霞 。
这次火山喷发的能量相当于620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 这直接导致了92000多人的死亡、超过3.5万户房屋被毁 , 但当时谁都没意识到灾难仅仅才刚开始而已 。 这次火山爆发所喷出的火山灰将地球整个大气层覆盖 , 同时坦博拉火山喷出到高空中的近1000万吨到1.2亿吨二氧化硫弥漫于空气中 。 这些硫酸盐气遇冷会逐渐形成干雾 , 从而严重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光照 。
这次火山爆发后印度洋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实际上就已降低了 , 但当时的人们并没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这个问题 。 七月份之后就迎来了秋天 , 随后又迎来了冬天 。 当时的人普遍以为本来也到了该冷的时候 , 因此没人意识到长期性的气候变化已悄然埋下伏笔 。 等到了1816年夏天全世界才赫然发现自己正在面临一场大灾难 。 坦博拉火山爆发正好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尾声 。
所谓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 地球在诞生至今的40多亿年历史中已先后经历了三大冰期: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 最短的大冰期持续时间都在几百万年以上 。 每次大冰期出现都会伴随物种的灭绝 。 除了大冰期之外还有小冰期:小冰期持续的时间一般一百至几百年 。 很显然这比持续几百万年的大冰期在时间上短得多 , 不过小冰期会发生得比较频繁 。
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认为自从人类有明确的历史记录以来先后经历过四次小冰期 。 这四次小冰期所对应的我国历史年代分别是:第一次小冰期在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 , 第二次是从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 , 第三次是从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 , 第四次是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 。 坦博拉火山爆发的1815年正好就是第四次小冰期步入尾声的阶段 。 小冰期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气温偏低 。
低到什么程度呢?据《江南通志》记载:明孝宗在位期间有两年冬天发生的寒潮导致湖南的祁阳江水冻结、浙东余姚江水冻结 。 据《广东通志》记载:明武宗正德四年(1506年)的冬季广东潮州积雪厚达一尺 。 由此可见小冰期的气温本就相对偏低 。 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与小冰期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世界气候史上的“无夏之年” 。 所谓“无夏之年”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夏天的年份 。
“无夏之年”这个术语是欧洲人发明的 。 1815年11月欧洲反法联军与法国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 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欧洲国家在27年间先后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 。 在长期的战争状态下欧洲各国的国民经济都是优先服务于战争的 。 像粮食等物资在当时都是要优先供给军队的 。 好不容易等到战争结束后大家都盼着能迎来一个丰收年 。 出乎意料的是这年夏天居然下起了雪 。
从1816年六月份开始欧洲主要的河流都出现大规模的结冰现象 。 寒冷的天气造成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被冻死 。 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填饱肚子 。 广泛的农作物歉收在欧洲几乎每个国家都引起了粮食骚乱 。 这一年爱尔兰的小麦、燕麦、土豆等农作物几乎全被冻死 , 以致于很多家庭不得不全家出去要饭 。 瑞士山区大量河坝结冰导致许多村庄不得不举村迁徙 。 德国因粮食歉收造成的粮价暴涨在各地引起了一系列大规模动乱 。
推荐阅读
- 掌控规则可以掌控命运,二向箔不是高级文明的选择
- 在翻云覆雨的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了…
- 为应对全球变暖,有科学家进行了“人工火山灰”实验,有没有用?
- 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气球飞行任务,一台望远镜将被部署在南极上空
- 氧气含量或回到25亿年前,大气将发生剧变,地球会被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