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整个欧洲约有20万人饿死或冻死于这个夏天 。 这令当时的欧洲人发出了“夏天消失了”这样的感叹 。 美洲感受到“无夏之年”比欧洲要晚一些:当1816年4月份满心期待春暖花开的欧洲人遭遇寒潮时美国气温处在25摄氏度的平均值 。 隔岸观火的美国人当时还曾一度对欧洲各国的遭遇幸灾乐祸 ,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美国就发现自己的处境比欧洲好不了多少 。
1816年的春天对美国人而言还算得上风和日丽 。 美国的农民们仍像往年一样开始了一年的耕作 。 可从5月份起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晚春时节竟降下积雪把农民家的牲畜冻死在草场上 。 到了6月份美国各地开始飘起雪花和冰屑 , 水塘和河里也结了半英寸的冰 。 美国东部多个地区还出现了诡异的红色“干雾” 。 当时很多美国人甚至一度以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
那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位88岁的医生爱德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6月17日早晨气温就开始降到零度以下 。 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使得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 。 等到8月几乎所有绿色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 。 天气极其寒冷 , 土地冻得坚硬 , 风雪呼啸了一天 。 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 。 在邻近美国的加拿大从1816年6月起也先后出现了两次大规模降雪 。
【1816年的夏天为什么会出现六月飞雪、河流结冰的现象】
与欧洲一味严寒的气候不同的是美国有些地区气温时高时低且温差极大:气温有时升到35度之高 , 可不久之后又立即降到五度以下 。 由于美国的领土面积远远大于欧洲国家 , 所以美国总体上在无夏之年所受创伤处于相对可控范围内 。 当时美国受创的主要是东北部的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佛蒙特、纽约等地 , 其它地区尽管也受到一些影响 , 但总的来说损失都不算太大 。
这场灾难还在机缘巧合中为美国带来了一些好处 。 由于美国的受灾程度比起欧洲总体上处于可控水平 , 因此大批欧洲中高产阶级在这次自然灾害影响下纷纷举家迁徙到美国 。 当时光是从英国就有约10万人迁徙到美国 。 1816年~1821年这5年间美国依靠这些移民带来的人力、技术、资金修建了公路、铁路、堤坝、工厂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 从而得以迅速完成了国家的近现代化建设发展 。
中国比起欧洲和美洲更早受到这场灾难的波及 。 毕竟身处亚洲的中国距离坦博拉火山可要比欧洲和美洲近得多 。 所谓1816年无夏之年是欧洲人的说法 , 而中国早在1815年就已受到这场灾难的波及 。 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是中国境内最靠近东南亚的地区 , 因此也不幸成为中国境内最早受到坦博拉火山爆发最早波及的地区 。 据《大姚县志》记载:嘉庆二十年(1815年)云南的大理、昆明、云州等地已开始出现饥荒 。
到了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夏季本该炎热的酷暑却诡异地变成了寒冬:全国多地竟持续性下起了雨雪 。 低温导致很多地区的水稻大面积死亡 。 清朝粮食产量的断崖式下跌导致很多老百姓被迫迁徙逃荒 。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场灾难加速了嘉道中衰的进程 , 从而开启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多灾多难的历史大幕 。 当然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当时并没意识到这是一场全球性灾难 。
事实上这场灾难的后续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1816年:从1815年起昆明及滇西等地连续三年发生雪灾 。 东北黑龙江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 。 安徽、江西等地亦有农历六、七月出现降雪的纪录 。 在台湾新竹、苗栗等地都纪录到罕有的霜冻 。 直到1823年中国还在极端气候影响下发生了癸未水灾:直隶、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九个省三百多个县受灾严重 。
推荐阅读
- 掌控规则可以掌控命运,二向箔不是高级文明的选择
- 在翻云覆雨的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了…
- 为应对全球变暖,有科学家进行了“人工火山灰”实验,有没有用?
- 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气球飞行任务,一台望远镜将被部署在南极上空
- 氧气含量或回到25亿年前,大气将发生剧变,地球会被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