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文爱好者近年来发现了一颗神秘而奇特的恒星 , 它的编号是KIC 8462852 , 俗称塔比之星(Tabby’s star) , NASA官方名为博亚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 。 该恒星位于天鹅座 , 距离地球大约有1480光年 。
科学家通过开普勒望远镜对这颗恒星进行了持续的观测 , 发现这颗恒星的光变曲线和其他已知的恒星完全不同 , 它的亮度有数个非周期性的小骤降 , 而且每次降低的强度是不一致的 。 另外还有两次大骤降 , 第一次大骤降遮盖了该恒星15%的亮度 , 另一次则造成该恒星22%的亮度下降 。 如此大的强度和非周期变化在其他已知恒星的观测中从未出现过 , 这令科学家们感到非常震惊和困惑 。
一般来说 , 恒星亮度的变化主要受恒星系统内的行星影响 。 当一颗系外行星在恒星面前运行 , 我们称之为“凌日” , 行星“凌日”时恒星的亮度会发生微弱的降低 。 开普勒望远镜通过观测系外行星“凌日”时恒星的亮度变化 , 就可以绘制该恒星的光变曲线 , 光变曲线通常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 。 从恒星的光变曲线中我们可以收集很多关于“凌日”行星的信息 , 比如该行星的形状和大小 。
那么KIC 8462852亮度大幅骤降是行星“凌日”的结果吗?在我们的太阳系中 , 木星是所有行星中最大的 , 木星凌日时却只能影响太阳1%的亮度 。 KIC 8462852的大小约为太阳的1.5倍 , 要使该恒星的亮度下降22% , “凌日”行星的大小则至少要达到恒星大小的一半 , 这在恒星系统内是不可能的 。 更直接的否定证据是 , 开普勒望远镜并没有在该恒星的适当位置探测到如此大的行星存在 。 因此 , 几乎可以肯定KIC 8462852亮度的骤降并非它的行星所能影响的 。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KIC 8462852恒星亮度非周期性骤降呢?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给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设备故障说
当观测到这一现象时 , 科学家首先想到的是开普勒望远镜自身出现了故障 , 因此观测出现了偏差 , 当对望远镜和探测器进行全面检查、重新调试之后发现 , 一切运行正常 。 科学家随后又对观测到的数据反复验证 , 也没有发现任何错误 , 因此最终排除了这种说法 。
猜想二:彗星云气说
在距离KIC 8462852大约 885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的位置确实有一颗红矮星存在 。 这颗红矮星的引力有可能造成奥尔特星云的彗星云气扰动 , 使其以椭圆形轨道近距离靠近恒星 。 但是靠彗星云气遮挡恒星 , 使其亮度下降22%显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 因为几乎不可能有足够的彗星体量对恒星形成如此大的影响 。
猜想三:恒星尘埃说
一般来说 , 一颗恒星在诞生之初 , 确实会有奇怪的亮度变化 , 就像我们的太阳刚刚形成的时候 , 周围会有聚集在一起的尘埃 , 这些尘埃团可能会阻挡星光 。 然而 , 这样的恒星会有特定的红外辐射 , 但KIC 8462852并不是这样 。 其他的种种迹象也都显示KIC 8462852并不是一颗年轻恒星 , 它是一颗成年的F型恒星 , 因此这种可能性是极低的 。
猜想四:行星爆炸说
科学家对KIC 8462852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光谱仪和影像观察 , 也透过西班牙的北欧光学望远镜进行了光谱能量分布分析 。 如果这些环绕恒星的物体之间发生碰撞 , 那么应该会产生温暖的尘埃 , 并发出红外线光 , 但是目前并没有观察到任何超量的红外线能量 , 因此这些物体不可能是巨大行星之间碰撞产生的残骸 。
猜想五:超级外星设施说
2009年 , 开普勒望远镜公布了一组观测数据 , 恒星光信号波动的现象暗示有一个较大的物体通过了恒星盘面 , 而这个巨大的物体并不具有行星的特征 , 因为它的形状并非圆球体 。 当时就有人推测 , 这个庞大物体有可能是外星人建立的能量站 。
推荐阅读
- 为证明时间不存在,一女子独住洞穴130天,最终她的结局如何
- 73光年外,苔丝望远镜的新发现,类似小型太阳系的系统?
- 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塔比星,亮度骤然下降,难道是高级文明所为?
- 为什么宇宙会存在光速限制?为了文明和宇宙秩序的安全
- 距离人类最遥远的“尼莫点”,会是动物的天堂吗
- 距离我们仅31光年!地球的两倍大!科学家称可能支持生命
- 温度低至零下224度,白天黑夜一轮回需要84年,奇特的天王星
- 人类干扰让我们很难听到外星人的声音
- 非洲有一处“魔潭”,宽度仅10多米,子弹为什么飞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