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猴痘 , 多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地区流行 。
今年5月中旬以来 , 多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感染病例 。 世卫组织5月29日通报 , 本月13日至26日的两周时间里 , 全球已有23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和地区”上报了共257例确诊病例 , 另外还有约120例疑似病例 。
通报称 , “绝大多数病例都没有与猴痘流行区域相关的旅行史 。 ”
严家新教授是知名病毒学家 , 曾任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他告诉九派新闻 , 这种情况非同寻常 , “各国得到的13份最新猴痘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 本轮爆发的猴痘疫情极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源头 , 并且病毒株出现了平均50个单核苷酸多样性位点(SNPs)突变 。 ”
“考虑到正痘病毒作为DNA病毒的总体变异率应该是相当低的 , 这样的变异程度超出预期 。 ”
不过 , 严家新也表示 , 人类已有40年的猴痘研究史 , 现有研究已十分充足 , 可以迅速采取措施 , “公众面临的风险很低 。 ”
他称 , “猴痘传播能力不如流感和新冠 ,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仅通过人际间传播可使猴痘在人群中持续存在下去 , 因此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 ”
记者注意到 , 国内目前暂未报告猴痘病例 , 5月30日 , 海关总署发布消息称 , 将“严防猴痘” 。
文章表明 , 近期 , 全球多个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 , 海关总署对全国海关口岸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 持续做好“多病共防” , 防止疫情叠加 。
电子显微镜下经染色的猴痘病毒 。 图/science
【1】多国报告的猴痘病毒为死亡率较低的分支
九派新闻:猴痘病毒是一种怎样的病毒 , 有何特性?
严家新:猴痘并不是一种新的病毒 , 早在1958年就已被发现 。 当时在丹麦一家研究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实验室里 , 一群从新加坡进口的圈养食蟹猴中爆发了一种水疱病 , 研究人员发现 , 这是由一种新型病毒引发 , 于是将其命名为猴痘 。
猴痘主要在非洲啮齿类动物中传播 , 如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 , 偶尔也会感染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人类) 。
九派新闻:猴痘都有哪些宿主?
严家新:尽管非洲啮齿类动物被认为是猴痘病毒的传播来源 , 但该病毒的储存宿主(主要疾病携带者)仍然未知 , 猴痘病毒的自然史仍存在不确定性 , 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确切的储存宿主以及该病毒如何在自然界中维持循环 。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同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 , 属于基因组较大的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 它只在细胞质中复制 。
猴痘病毒基因组测序鉴定出了两个系统发育不同的猴痘病毒进化枝——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支和西非进化支 , 前者通常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更高的死亡率和更频繁的人际传播 。 由刚果盆地分支病毒引起的猴痘报告死亡率可高达10.6% , 而西非分支病毒通常引发不太严重的疾病 , 其病例死亡率为3.6% 。
近期在非洲以外地区的人群中发现的猴痘病毒与西非分支病毒关系较密切 , 迄今尚未发现死亡病例 。
九派新闻:其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哪些人是易感人群?该病毒是否有大流行的可能?
【病毒学家严家新:人类对猴痘研究史已有40年,公众面临的风险很低】严家新:猴痘病毒主要透过皮肤伤口(即使不可见)、呼吸道或黏膜(眼睛、鼻子或嘴巴)进入人体 。
在由动物向人传播方面 , 非洲有记录表明 ,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损伤黏膜 , 都有可能造成传播;不当食用受感染动物也是病毒向人类传播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居住在森林或附近地区的人亦可能间接或低水平接触受感染的动物 。
人传人是比较少见的 , 猴痘患者只有在出现症状时才具有传染性 , 通常持续2到4周 , 目前还不清楚无症状的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 。 迄今为止 , 没有证据表明仅通过人际间传播可使猴痘在人群中持续存在下去 , 因此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
人传人主要是通过长时间面对面接触引起的呼吸道大飞沫传播 , 也有病例显示 , 猴痘病毒可透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被污染的物体(如床上用品或衣服)进行传播 , 此外亦有母婴感染和医疗照顾感染的相关记录 。
电子显微镜下的猴痘病毒 。 图/源网络
推荐阅读
- 今天,聚光灯下的焦点是科学偶像
- 俄国防部曝出“大瓜”,猴痘来源查清了,又与美国生物实验室有关
- 街头一女子穿着奇特,街头边走边打电话,网友:她经历了什么
- NASA在火星拍到了老鼠?1亿只老鼠送上火星,它们真的能活下来吗?
- 又一家!迪安生物研制猴痘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欧盟批准!获得CE认证
- 多名科学家联名预警,我国40岁以下人群无法免疫猴痘病毒,很危险
- 手握猴痘试剂欧盟通行证,之江生物能否续写九安神话
- 为什么温度没有上限可以无限提升,却有一个绝对零度的下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