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偶像是理想的自我 , 也是心中的未来 。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偶像成了娱乐圈的专有名词 。 随着一个个娱乐圈的“偶像”接连倒下 , 真正的偶像也在大众视野中矗立起来 。
从国士无双、冬奥健儿 , 到牵动亿万国人心弦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可以发现当越来越多的时代楷模刷屏之后 , 年轻一代的偶像观 , 逐渐呈现出价值多样和内涵提升的趋势 。
在科研领域 , 也有无数人是因为“科学偶像”的带领 , 最终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 今天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曾经寂寞无声的科学家终于走在了聚光灯下 , 不知道又有多少崇尚科学的种子被埋在年轻一代的心田里 , 科技驱动的中国又将抵达多远的远方?
一、让科学流行的挑战与使命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 他们才有希望 。
我们在重新定义偶像的同时也是在定义流行的方向 。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 争做科学家才能让科学流行起来 。 过去几年 , 大家对中国互联网巨头影响力的认知可能仅仅停留在“卖菜”上 。 其实 , 它们也一直进行着高精尖科技产业的布局 , 比如在推动“科学偶像”这件事上 , 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担任了“出圈式”的存在 。 比如被称为“中国诺奖”的未来科学大奖 , 每年的捐赠人里都少不了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等互联网大佬的身影 。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似乎并不难回答 。 因为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 , 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意识到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 。 想要摆脱被制裁的命运 , “拿来主义”已不再可取 , 自主创新才是为数不多的选项 。
【今天,聚光灯下的焦点是科学偶像】而创新之道 , 唯在得人 。 科学家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 中国只有持续培养越来越多的科学家 , 才能保障中国科学的未来 。 虽然探索科学这件事上 , 庞大的力量仍然来自顶层架构 , 但是在引发公众科学热情、推动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塑造新一代科学偶像这些方面 , 来自民间的互联网力量也许能做得更好 。
然而 , 中国互联网企业想和自主创新划等号 ,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平日里科学家走进企业的现象屡见不鲜 , 但大多数都与科技创新背道而驰 , 所谓首席科学家的价值往往只是装点门面 。 本质是 , 大家缺少的不是一时的研发投入 , 而是对技术创新的足够耐心 , 特别是对待具备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科学 。
诺贝尔奖得主兰迪·谢克曼曾说过:“基础科学成功的概率就像中彩票 。 ” 虽然成功率极低 , 基础科学却是所有新技术、新产品的起点 。 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 , 中国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在研发总体中尚占比不足 。 数据显示 , 美国花在基础研究上的经费占总研发投入的比例为16.9% , 英国为16.9% , 法国为24.4% 。 相比之下 , 我国“十四五”目标之一是使这一数字达到8% 。
可喜的是 ,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投资机构 , 以及以腾讯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 正在为科技的早期探索阶段提供弹药粮草 。 社会力量的涌入无疑是中国迈入科技强国的积极信号 。 财报显示 , 腾讯目前正在不断加大在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量子计算等硬科技领域的业务投入 。 过去三年 , 腾讯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366亿元研发经费 , 并且连续五个季度研发投入都同比增长超过了25% 。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 , 研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 数据显示 , 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1% 。 截至2022年4月 , 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5.6万件 , 专利授权数量超过2.6万件 , 其中 , 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 。
腾讯2018-2021全年研发投入
但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专利数量 , 这些指标横看成岭侧成峰 , 并不能断定其成绩 , 最终都还是要靠落地效果来检验 。
二、向下扎根 , 向上生长
推荐阅读
- 尼比鲁星球出现了?太阳附近出现不明球体,直径达45万千米!
- 即便是如今的科学家也还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7个神秘发现
- 或许对于外星人来说,人类过于渺小犹如蚂蚁,霍金对未来的担心有理
- 未解之谜:3亿年前的树木为何如此巨大?
- 寻找“地球2.0”计划!我国将发射太空望远镜,预计发现50颗行星
- 灭绝的史前生物再次出现,生命是一遍遍的轮回吗?每13万年循环一次
- 科学家在破冰船漂流389天后宣布噩耗:北极正在死去,怎么回事?
- 前苏联科学家到底有多疯狂 为了打造超级军队而进行“人猿杂交”实验
- 科学家警告:地球大气层将打破平衡,氧含量将重回24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