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猪场防控技术如何做?
副猪嗜血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也就是猪群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而圆环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就会导致猪群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在养殖上常见圆环病毒感染后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那这两种病如何防控呢?

文章插图
防控原则依然是疫苗结合药物!
在做好猪场硬件设施建设的前提下,以现在的疫苗和药物防控方案还是可以起到良好效果的 。
一、疫苗免疫在以前我会强力推荐进口圆环苗,是因为进口苗虽然价格高很多但是效果也很好 。近几年随着国内圆环疫苗的发展,质量和效果同进口苗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部分疫苗企业宣称其效果已经超越进口苗,在选择圆环苗时养殖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

文章插图
上图为:全球圆环疫苗毒株统计

文章插图
上图为:我国圆环疫苗毒株统计
副猪嗜血杆菌属于细菌性疾病而且血清型众多,通常疫苗免疫效果并不理想,一般不建议免疫 。若是猪场内发病率比较高,而且流行毒株和疫苗毒株血清型相对,也可以考虑免疫副猪嗜血杆菌疫苗 。

文章插图
二、药物防控
圆环病毒选用药物防控时选择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比如扶正解毒散、补中益气散等粉散剂,芪贞增免颗粒、黄芪多糖粉等中药提取物 。
而副猪嗜血杆菌属于细菌性疾病,防控时选择敏感抗生素即可,常见的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恩诺沙星都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
一般在仔猪断奶后的10天时间内需要加药,因为断奶前期是副猪嗜血杆菌的高发期,若加药过晚或者不加药,待仔猪出现咳喘、消瘦时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

文章插图
文/果然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 。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 。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 。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起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 。

文章插图
传播途径
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 。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 。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 。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 。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
病发感染
这种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 。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 。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 。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 。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

文章插图
发病状况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

文章插图
防治措施
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
治疗措施
隔离病猪,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 。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
(1) 重症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0.2mL/kg,每早肌注1次,连用5~7d 。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次,连用5~7d 。
(3)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mg/kg,每日1次,连用5~7d 。
(4)抗生素饮水对严重的该病爆发可能无效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整个猪群治疗,发病猪大剂量肌注抗生素 。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头孢菌素、庆大、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
(5)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副株利克),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
其他网友观点确实,现在猪场的疾病继发感染危害着生产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对母猪、仔猪、保育猪危害 。也给我们生产带来很多难题 。
一、如何做好在猪场对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疾病技术防控?

文章插图
存在于猪场的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疾病,不是单一存在,我们只有增强管理,疫苗预防措施,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 。就拿圆环病毒病(PCV)来说,它在目前猪病中占着很大角色,是各种病混合感染的始作俑者,主要原因就是免疫抑制和干扰对某些疾病的免疫预防 。

文章插图
(一)圆环病毒病 。由圆环病毒病2型引起的新的一种传染病 。主要引起仔猪断奶综合症、猪皮炎、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疾病等多重病症 。但不同日龄所发生的疾病有所不同 。
1、先天性颤抖:仔猪出生后,全身肌肉颤抖,尤其是头部 。严重时不能吃乳,如即使辅助仔猪吃到足够的乳汁,可以逐渐恢复 。
2、仔猪断奶综合症,起目前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中的圆环相关疾病 。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或保育猪 。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发热、发烧,消瘦,呼吸困难,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 。

文章插图
3、皮炎与肾病综合征;保育猪多见,主要表现为臀部和后肢皮肤出现紫色丘疹,与支原体病并发会增加与支原体肺炎控制难度 。

文章插图
4、繁殖障碍母猪表现为不同阶段流产、产死胎等,从流产胎儿中可以检测圆环病毒 。
(二)副猪,又称为纤维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急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发生在膘情好的猪,发热、体温上升至40.5-42℃,厌食、咳嗽、呼吸困难等 。
慢性:多见于保育猪,食欲下降,咳嗽:、关节炎,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

文章插图
(三)当然还有链球菌病等,链球菌病主要有败血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关节炎、脑炎型 。常见于断奶前后仔猪的多发 。仔猪表现为败血性和脑膜炎 。
在猪场中,不是那一种病是单一存在的,一种病的感染致多种疾病的并发,直接威胁着每个环节的生产 。
二、那我们该如何来防控和治疗?
(1)圆环病毒病预防与治疗
1、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考虑疫苗3-4周产生保护能力,其疫苗免疫时间14日龄免疫,由于该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疾病 。
2、控制继发感染
主要是控制副猪、链球菌病,是减少圆环病毒病造成很大损失的措施 。控制支原体肺炎也可以控制圆环病毒病的严重蔓延 。根据猪场的情况来确定疫苗免疫 。对未发病的猪场使用疫苗预防,副猪苗、猪链球菌苗、衣原体肺炎苗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
对正在发病的猪场:先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不能用疫苗,应加一些敏感药物,如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合制剂等 。
3、减少应激,使用营养全面健康的饲料,增加免疫力 。使用抗应激药,如寡糖、黄芪多糖来增加免疫力 。还有就是减少过多混群 。

文章插图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1、疫苗免疫
预防用灭活疫苗免疫母体,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 。在经产母猪免疫产前30天一天即可 。
小猪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猪,每次一毫升,免后15再免一次 。
2、管理措施
(1)将病猪隔离,淘汰无价值猪只,良好环境,通风,减少密度,严禁混养 。对病猪治疗,加阿莫西林投水,200g/每吨水,并记住沙星类药物或30%普乐健20ml.
(2)消除诱因,减少应激,把握好猪瘟、伪狂、蓝耳疫苗等预防工作 。

文章插图
(三)、链球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1、疫苗接种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紧急免疫接种,14日龄、40日龄的猪分别注射链球菌疫苗1头份、2头份,接种后7天可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9-12月 。
2、预防与控制
对发病猪场,可以使用高敏抗菌药进行紧急性预防给药,如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先锋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

文章插图
【猪圆环、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猪场防控技术如何做?】关注@健康农牧,第一时间关注农牧业发展动态,专于农牧的久违专业平台
推荐阅读
- 猪疫苗该怎么储存?
- 猪的蛔虫病该如何诊治?
- 在农村养猪,应不应该接种蓝耳病疫苗?
- 河北成安脑瘫男子办养猪场致富,每年送50头猪仔给残疾人,你怎么看这件事?
- 四川一幼儿园食堂直接从农户家中购买猪肉被罚13万,你怎么看?
- 烧烤摊的猪鞭究竟是怎么来的?
- 特殊工种包括哪些
- 美图秀秀怎样p眼镜
- 25平方铜线能带多少瓦220v
- 养猪前景在哪里,养猪还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