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人的坐立行走,应有所讲究,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优劣 。人生世上,应了解认识自然,依自然社会规律办事,如此,才能更好的生活,少生病多寿多快乐幸福 。

俗语,夏不生木,冬不坐石,就是强调人坐时要注意的事 。木是指生木,石是一般石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其实,坐要如何坐,坐什么都要注意,不然都给自己惹麻烦得不利 。夏天的特点是酷热,物体的水分易被蒸发成气,物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气态最易不知不觉中侵入人体 。夏天,在我们南方,空气湿气大,水气足,是很易侵人体的,夏不坐木,就要告诫人,在夏炎热之时,不要久坐生木上,因为生木夏天多水分,也易被温热蒸发出来,如果人久坐生木上,被蒸发出的木水气就会直接侵入人体中,使人热湿过盛而致病,木水气又不纯,有的木是有毒的,木水气入人体内,更易使人直接犯病 。凡事要适可而止,恰如就好,所以在夏天要注意,夏天不要久坐生木,以防对身体健康不利 。

冬天的特点是寒冷,冬天的石头更显冰凉生硬,人于冬天坐石就会感觉更冷,石内是有水气的,人久坐石上,石内水气被蒸发出来就会直接侵入人体,寒气入体过盛,致人寒湿也使易染病,对健康不利 。石中有矿物质,有些矿物质对人也是有毒有害的,矿物质随同石内水气入侵人体,就使人更易致病,病情更复杂难治 。所以,在大冷的冬天,特别不多寒湿之人就更不要久坐石上了 。为自身健康长寿计,就要重视自己的行为做法,别大意,更不要以为那是小事,夏坐坐木,冬坐坐石没有问题的 。

人要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培养好自己的良好习性,知道更多一些宜忌,这对自己的生活是会带来不少益处的 。


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确切的说应该是中医之说 。从字面上人人都懂,至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有什么道理呢?这可是养生之道,有中医学理论在其中 。

【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冬不坐石”:石头具有集温性,传导性,太阳一晒会发烫且整个石头都有热度 。到了冬季,气温骤低,甚至十分寒冷,人本身就要做好御寒 。或许走困了,转累了,想歇缓一下,随便在石头上就着一张纸或者搁一个包,一下子屁股就坐了上去 。孰不知,如果坐得久了,寒气会侵入身体,是阳气短暂性受损,导致新陈代谢失调,身体本身不太好的,还会伤及肾脏 。中医讲究的就是敛阴护阳 。

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夏不坐木”:夏天气温升高,到处都是热烘烘的,露天的木墩或木长凳也会被“炙烤”,夏季又是雷雨多发季节,这些木头遭受雨淋,会浸入很多水分在里面 。虽然木头表面看不去是干的,其实那是风化作用,但是太阳一晒,木头内部的湿气会向外扩散 。夏天纳凉的人比较多,有的还围坐在一起,聊天或打牌,久坐在上面,其实皮肤病、关节病、痔疮已悄悄来袭了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 。

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身体是个无形的资本,从小事做起,时时注意、学习养生及中医之道,古人尚且有如此深的领悟,我们现代人怎么能有“错”不改呢?

其他网友观点

冰冷的雪地,谁愿坐到刺骨的石头上去,即是赏你500元人民币都没人去坐,所以称:"冬不坐石" 。而夏不坐木,有的朋友就很自然的违规了 。西阳夕下,或当午的树荫下躺在草木丛中舒舒服服的睡大觉 。

我们应该大喝一声:潮湿的水气太重,会造成腰腿关节痛的疾病 。这时他可能会有点恍然大悟,清醒起来 。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在寒冷的冬天坐石,水分充足的夏天坐或卧在草木丛中,以免造成疾病的严重后果 。

有新的观点,就在评论区见,或关注点,给我提供一个新的学习平台,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