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尿路感染医案
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反应,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女性感染率约为2.05%,根据患病时间长短和解剖部位可分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和上尿路感染(输尿管炎、肾孟肾炎) 。下尿路感染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上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肾肾炎,慢性肾孟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积极地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尿路感染属于中医的淋证范畴,其发病与湿热毒邪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淋证之表现与肝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湿热侵袭,肝失疏泄,或气机升降失调,气滞湿阻,亦可见淋之表现;若气滞不行,久则瘀血阻滞,使病情缠绵难愈 。尿路感染的治疗目的不仅在于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消灭菌尿,去除易感因素及预防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有退热迅速、尿路刺激症状消失早、尿常规转阴快等优点,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
【临床应用】
张氏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80例,共分为两组,甲组40例为单用西药组,乙组40例为中西医结合组 。甲组以常规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0.4g,1次/日,氨苄青霉素3g,2次/日,静脉滴注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5g,金银花15g,蒲公英30g,滑石12g,车前草30g,红花5g,加水煎至16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所有病人每天记录体温、症状,查尿常规 。以热退稳定、尿路刺激症状及其他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为治愈标准 。结果甲组平均退热时间3.小时,平均症状消失时间4.3小时,平均尿常规阴转时间7.5小时,乙组平均退热时间2.2小时,平均症状消失时间3.2小时,平均尿常规阴转时间4.9小时 。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周氏1在临床中利用小柴胡汤和六味地黄汤并用治疗尿路感染40例,取得满意疗效 。本组40例患者全部为女性,以上患者均为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者,中医辨证分型按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湿热下注型1例,阴虚湿热型1例,脾肾两虚型18例 。治疗方法:予小柴胡汤和六味地黄汤化裁为主治疗,药用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各20g,泽泻、茯苓、丹皮、党参各15g,黄芩10g,半夏5g 。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 。随证加减:若湿热重加板蓝根、栀子;肾虚甚者加杜仲、寄生;呕恶者加佩兰;血尿加小蓟、白茅根、茜草、仙鹤草;脾气虚者加太子参、白术等 。治疗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3次阴性23例;好转:症状减轻,体征及尿常规有改善,中段尿培养或为阳性15例;未愈:症状及尿常规均无变化2例 。总有效率95% 。陈氏等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急性肾肾炎200例,收到满意效果 。200例中,男76例,女124例;初次发病者17例,慢性肾孟肾炎急性发作者21例 。其中合并肾结石兼肾积水者15例,合并膀胱炎、尿道炎者156例 。全部患者白细胞总数均升高,尿常规检查细菌均呈阳性,部分患者尿中出现红细胞或草酸钙结晶治疗方法:基础方:柴胡30g,黄芩12g,党参12g,半夏30g(洗),甘草12g,生姜12g,白茅根30g,大枣4枚 。加减:尿路刺激征明显或伴尿血者加滑石10g,蒲黄14g(布包);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者加白芍24g,鸡内金15g,米醋50ml 。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200例经治后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转阴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191例,其中2天内控制症状者172例,其余均在1个疗程内获效;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但肾区仍有叩击痛,配合抗生素治愈者)9例,其中2例因肾结石体积过大,在症状控制后转激光碎石 。总有效率为100% 。
【病案举例】
1.阮某,女,52岁,退休工人 。2005年1月15日就诊 。10日前出现尿频、尿急、尿道疼痛、灼热等尿路刺激症状,发热,腰部以下空痛,且手足心热,烦燥,口苦,舌偏黯,苔薄黄腻,脉沉细无力 。平素胃口较弱 。3日前尿常规检查:白细胞(+),上皮细胞(+++) 。诊断:淋证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20g,黄芩10g,人参15g,炙甘草10g,半夏10g,生姜2g,大枣10枚,猪苓15g,茯苓30g,泽泻15g,滑石15,竹叶5g,水煎服,日1剂 。服药4剂,患者症状均有好转,小便次数减少,尿量增多,腰空痛亦减轻 。继服2剂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服药11剂后,患者尿路刺激症状、腰部空痛及心烦口苦等症状消失,复查尿常规已正常 。
按: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尿常规检查,诊断为淋证,西医学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方取小柴胡汤合猪苓汤去阿胶加竹叶患者属于淋正,为何用小柴胡汤治疗呢?在小柴胡汤的或然证中有“小便不利”
一症,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主方,少阳统辖胆与三焦,三焦为决渎之官,乃水气通行的道路 。邪入少阳,影响三焦水道通调,就会导致气化失常,出现小便不利 。古人有“淋属少阳”之说,故用小柴胡汤治疗 。患者舌苔薄黄腻,为湿热蕴结下焦,所以合用猪苓汤去阿胶加竹叶利水泄热通淋 。方证相对,故取得可靠疗效 。
2.刘某,女,28岁,已婚,干部 。以寒战高热、腰痛尿急1天,于1994年8月2日就诊 。初觉小便不利继则寒战高热,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甚者呈肉眼血尿,伴胁痛口苦,泛酸欲呕,纳谷不馨 。
查体:双肾区叩击痛(+),体温39.8℃,苔黄腻,脉弦数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4×10/L 。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脓球(++++) 。诊为急性肾孟肾炎 。处方以基础方加蒲黄14g(布包),滑石7g 。日1剂,头煎加水800ml,煎至400ml,一次服下,4小时后重煎再服 。服药1天,诸症悉减 。8月4日复诊,共服药3剂,症状消失,体征转阴,尿检查正常 。急性肾肾炎是由多种细菌感染,直接引起肾孟或肾实质的炎症,病理研究证实为双肾充血水肿102 。
按:中医学则认为急性肾肾炎隶属于淋病范畴,究其原因多责之于湿热蕴郁,气化不利,导致三焦枢机不利,下焦水道涩滞,便酿成淋病,而出现恶寒发热、腰痛尿涩等症 。这种寒热并非外感使然,故不得妄用汗法,误汗则耗津动血而尿血,故仲景肯切告诚后学“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病位既在下焦,又属湿热为患,热在湿中,热因湿郁而成,治疗大法理应以祛湿为要,兼以清热 。小柴胡汤中柴胡苦平,透泄、清解少阳之邪;黄芩寒,清热燥湿;半夏辛苦温燥,辛散苦降,温燥化湿;加入白茅根增强清热利尿之效;佐以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健脾,扶正以祛邪 。从其组方配伍不难看出,恰与急性肾孟肾炎发病机制不谋而合,这也正是用小柴胡汤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理论根据所在 。
3.患者,女,46岁 。以“尿急、尿痛伴寒热往来6天”为主诉于1998年4月16日就诊 。6天前因情绪激动出现上述症状,近3天来感口苦,腰痛伴纳差 。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热淋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半夏9g,竹叶30g,车前子6g,龙胆草24g,蒲公英30g,栀子12g.日1剂,水煎服,7天后临床痊愈
【小柴胡汤加减治尿路感染医案】按:本病病机属肝郁气滞,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 。故治以清理肝胆,利湿通淋,小柴胡汤加减以和解少阳,清热泻火 。因胆腑清理则肝气条达,脾胃自无贼邪之患,则枢机运转,三焦通畅,水火契机得以升降自如,患者热退,尿急,尿痛,腰痛以及口苦、纳差等症状消失 。
推荐阅读
- 小柴胡汤加减治肾病综合征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糖尿病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癫痫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眩晕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失眠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神经性呕吐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胆囊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