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加减治面神经炎医案、配方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是一种多发的脑神经病,病因不明,多为病毒感染,或局部神经受凉缺血所致 。虽然少数患者可以自愈,但有些患者却因治疗不及时而致面瘫不能恢复,造成容貌受损,以致影响了生活及工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不便 。
【临床应用】
薛旗用玉屏风散加味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3例 。治疗方法:玉屏风散加味治疗 。药用:黄芪15g,白术12g,防风9g,柴胡9g,香附9g,丝瓜络9g,当归g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注射穴位:患侧四白、地仓、承浆、合谷 。注射用药:维生素B12ml(100mg),维生素B121ml(250g),2%普鲁卡因1ml,配成4ml混合液 。治疗结果:63例中,痊愈5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2% 。
陆磊4等用玉屏风散加味及局部电刺激治疗面神经炎31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黄芪、白术、防风、秦艽、白附子、僵蚕各10g,细辛6g 。对照组则根据辨证予以不同的汤剂治疗,疗程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酌情予以B族维生素、尼莫地平、肌苷片口服,静脉滴注辅酶A、胞磷胆碱、病毒唑,自行局部按摩,热敷等 。偏寒者加川乌12g(先煎,桂枝12g;偏热者去细辛,加蝉蜕9g,连翘12g;痰盛者加天麻10g,法半夏12g;病久挟瘀者加川芎12g,地龙15g 。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4.5%和32.0%,有效率分别为90.3%和80.0% 。
李四方用玉屏风散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40例,疗效满意,并与西药治疗组38例进行对照 。治疗组予玉屏风散合牵正散:黄芪180g,白术60g,防风60g,白附子30g,僵蚕30g,全蝎30g 。对照组急性期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0mg/次,每日3次,连用10天;口服维生素B10mg/次,每日3次;维生素B1210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 。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中临床治愈25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4% 。对照组38例中治愈9例,显效6例,好转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6.8% 。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时国朝报道运用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面神经炎38例 。
治疗方法:以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 。药用:白附子、白僵蚕、赤芍各15g,蜈蚣2条,川芎18g,白术20g,丹参、党参、黄芪、防风、蒲公英、连翘各30g,甘草6g 。治疗结果:痊愈26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
【病案举例】
1.王某,男,62岁,1994年2月10日初诊 。1年前曾2次发作面瘫,采用多种疗法,面瘫恢复不彻底 。近1个月右侧面部不适感加重,麻木,僵硬,喝水常从右侧口角漏出,在外院治疗无效后来我科就诊 。检查:右侧面肌功能丧失,右眼闭合不全,眼裂间距0.5cm,结膜充血,不能做皱额、蹙眉动作,右鼻唇沟变浅,口角斜向左侧,鼓腮漏气,伸舌居中灵活,四肢活动正常 。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采用玉屏风散加味结合穴位注射2个疗程,面肌功能大部分恢复,闭眼时眼裂间距仅2mm,口角运动时偏斜减轻 。第3个疗程结束后,面肌功能及面部表情全部恢复正常 。随访18个月未复发 。
按:某些病例在面瘫发生前曾有明确的头面部受寒病史,故祖国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因经络气血亏损,风邪乘虚而入,滞于经络,面部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弛缓不收所致本方药物中,黄芪补气升阳,善走肌表;防风祛风柴胡配香附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当归补血活血;丝瓜络行血通络维生素B1、B12能提供神经组织所需能量并与神经髓鞘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可使病变神经组织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普鲁卡因可减轻注射时的痛感 。两者配合使用,相辅相成,增强疗效 。
2.患者,男,32岁,于1997年3月20日因口角歪斜1天人院 。
患者发病前1天驾驶摩托车外出办事,路上风较大,左侧面部稍麻木,次日起床漱口时发现口角向右歪斜,左侧不能闭合,进食时食物残留在左颊内,且流涎,言语欠清 。入院查体:面色稍苍白,左额纹消失,左眼睑完全不能闭合,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鼓腮时左嘴角漏气,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左侧面神经炎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证属卫外不固,风寒中络 。治以益气固表、驱风通络,中药以基本方加桂枝,配合局部脉冲电刺激治疗,5天后左侧额纹出现,左眼脸能部分闭合,口角歪斜稍减轻,继续治疗7天后双侧额纹对称,眼睑能完全闭合,口角歪斜消失,鼓腮嘴无漏气而病愈出院 。
按: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患者于晨起时发现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流泪,流涎,进食时食物残留在患侧面颊内,个别尚有语言不清及感觉患侧面部麻木 。由于发病较急,无意识障碍,因此属中医学“中风(中经络)”范畴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多有受凉,头面部受风吹袭,且多于夜间发病,舌质多淡,苔薄白或厚腻,脉浮缓 。综合其发病诱因、时间及临证表现,此乃表虚外卫不固,风邪入中所致 。因其病之实质为风邪中络,治疗上理应驱风治之 。但正如经书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柯韵伯亦曰“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缓期矣 。”均由于患者多为体表不足,卫外,。
不固,因此在使用驱风药物治疗此疾时,尚须顾及其表虚不足之一面 。基于以上观点及认识,医者选用了能托里固表之玉屏风散作为基,
本方,但虑其固表益气尚可,驱风通络之力尚不足,因此在此方的基础上加用秦艽、白附子、细辛、僵蚕等搜风之力较强药物,并根据其挟寒、挟热、挟痰、挟瘀等具体情况随症加减,因而可以较好地达到兼顾祛风通络,益气固表及散寒祛瘀等作用配合脉冲电刺激予以刺激局部受损神经,使神经传导再通及受损失去支配的表情肌得到及早锻炼,而且由于其电极较宽,作用面大,几乎可以刺激到所有患侧受损的表情肌,且此操作简便,易掌握,患者易接受 。
3.任某,女,25岁,业务员 。2004年8月17日出差归来途中劳累汗出,乘车人睡,左面部受风吹后,次日早晨起床后感左侧面部麻木,左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右歪斜,刷牙含水沿嘴角下流 。2004年8月18日来诊,症见左侧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动作,鼓腮漏气,左眼干涩,畏风流泪,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为面神经麻痹 。予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5剂后口角歪斜明显好转,麻木程度减轻,左眼部分闭合,能做皱眉动作 。继续服用5剂后左眼基本闭合,稍感面部麻木,笑时仍有口角偏斜 。再服5剂后面部麻木消失,口角无歪斜,笑时表情自然,眼睑开合自如症状体征消失而痊愈 。
按:中医学认为面瘫多因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卫外不固 。风寒之邪乘虚侵人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络经脉失养,血液运行不畅以致面部肌肉迟缓无力而致 。治疗宜祛风化痰通络、益气固表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并抵御风邪,白附、、
子、白僵蚕、蜈蚣祛风化痰通络,丹参、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祛邪不伤正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玉屏风散加减治面神经炎医案、配方】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祛风,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两方合用共达标本同治之效 。

    推荐阅读